忠於他,他最信任的人。
“你,你為何……”譚紹光根本沒有力氣說完他的質問,噴湧的鮮血正在飛快的奪走他的生命。
吳永全面有愧色,顫聲道:“王爺,對不起了。小的也是情非得已,我家中還有妻兒老母要照顧,我不想死。”
“還不動手!”汪安鈞厲聲催促。
吳永全無從選擇,閉眼咬牙,將那滴血的大刀再度揮下。
一顆血淋淋的人頭滾落於地,猛噴出的鮮血,盡濺在了那懸掛的地圖之上,鮮血緩緩流下,很快沾溼了那面珍貴的玉樹屏風。
在場的所有人都鬆了一口氣。
第九十九章 土地之重
迴響在蘇州城上空七個月之久的炮聲,終於在這一天凌晨停止。。城頭白旗高懸,各門大開,數萬太平軍殘部,按照事先制定要的投降計劃,有秩序的開出了城外,在淮軍的監督之下,放下武器,領取食物,而後進入野外設好的降營休息。
經過一上午的受降,蘇州城中的太平軍基本離城。忠於慕王譚紹光的小股人馬,偶爾會發起幾次微不足道抵抗,但很快都被汪安鈞的留守軍隊鎮壓下去。這是唯一一支獲准不解除武裝的降軍,曾紀澤要汪安鈞暫時率領他們,在城防交接這段空檔期其維持蘇州的治安。
當天下午,淮軍程學啟團、吳長慶團約七千人馬開始進入蘇州,全面接管了這座飽經戰火摧殘的城市。七個月的封鎖與圍攻,使這座江南名城繁華毀盡,剩下的只有殘垣斷壁和一群群飢餓將死的平民百姓。他們是從那長期的苦難折磨中倖存下來的人,他們等到這一刻,太平軍的投降給了他們生存下去機會。
曾紀澤嚴令淮軍其他團不得擅入蘇州,他之所以選擇了程學啟和吳長慶團,那是因為前者一直都是進攻蘇州的主力部隊,於情於理這光榮的使命都應該交給他。而吳長慶性情穩重,他治下的淮軍軍紀最為嚴整,由他的團接管蘇州,也許可以減少對城中百姓的驚掠。
曾紀澤之所以為淮軍將士們提供著極高的薪餉,一方面是為了提高他們的戰鬥積極性,另一方面則是儘量避免他們與湘軍一樣洗劫平民,這倒與清廷所謂“養廉銀子”有相似之處。
曾國藩縱容湘軍強掠平民,那是因為他根本上只是清廷的一個打工者,任務只是把老闆被搶走的地盤奪回來,至於死了多少人,砸了多少東西,那不關他的事。
曾紀澤卻與他老爹完全不同,他現今打下的每一寸土地,將來都將成為他成就大業的根據地,他治下的每一個人丁,也將是為他生產糧食,上交稅賦的勞動力,還可能是他擴張軍隊的兵員來源。東西都是自己的,他當然不捨得像他老爹那樣糟蹋。
雖說淮軍的軍紀遠較湘軍要好,但蘇州在這些人眼中,依然是一頭肥碩的羊羔,一旦有足夠的利益誘惑,難免他們會有出格的行為。飽受摧殘的蘇州,已經再也經不起什麼蹂躪了。
在確定將城中頑抗分子全部肅清之後,曾紀澤也進入了蘇州,隨同他一起進駐的還有大批的淮軍將佐幕僚。
吳長慶為確保他的安全,特調了一個連的人馬為他護駕清道,曾紀澤在眾人的圍護下,策馬徐行,他環視著周圍的蕭條的街景,依稀能想象得到在戰爭前,這裡的繁華與熱鬧,而現在卻殘敗如斯,便如一個絕色傾城的美人,被無數人強暴之後,可憐欲絕之狀。
“上有天堂,下有蘇杭,千年的古城,卻成了這般慘狀,真是可惜呀。”身旁的李鴻章不由得唏噓感嘆。
“可惜是有點可惜,不過也不必太過憂心,大不了咱們再重建它嘛。”曾紀澤感慨之餘,思路延深到更長遠的未來。
“這又談何容易,這蘇松一帶,原本是人口稠密,商業繁榮,自發匪之亂以來,連經戰禍、天災等諸多災劫,已是十室九空。就拿這蘇州而言,戰亂之前人口有數十萬,現今卻只剩下十數萬,單就這人口一項,只怕沒有個幾十年的時間是恢復不過來的。”李鴻章的信心不是很足。
古時以人丁旺盛為榮,史書之中,每逢盛世,但可見太史公們以驕傲性的語氣寫道“某某年間,戶千萬,口數千萬”,可以說,人口的多寡,在一定程度上已經成為了衡量是否是盛世的一個標準。當然,至於那麼多人的生活質量是否也有盛世的高度,史學家們似乎就不太關注了。
曾紀澤卻不這麼看,在古代那樣以農業為主的時代,農業是解決大部分就業的基礎,而當土地的開發和使用達到飽和時,人口的增長就成為了負擔。於是,沒有土地的農民就成為了流民,當某個機會來臨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