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有利的選擇。德國對蘇聯開戰原因,是因為你把伸進了羅馬尼亞,普羅什蒂那的油田是德國唯一陸上油田的來源,在海運被英國人封鎖的時代,德國人無法忍受蘇聯扼住他們的油管。歷史上你曾派出莫洛托夫為羅馬尼亞的事和德國進行過談判,但是那場談判被稱為災難性的談判。談判失敗後不久,蘇德之間就開戰了。世界很大,歐洲很小,在溫暖的南方,有大片的土地可以供你們雙方去搶,何必要為了東歐這一畝三分田而開戰呢?”
林漢對斯大林道:
“對於蘇聯人來說,雖然取得了這場慘烈戰爭的最後勝利,吞併了波羅的海三國,從波蘭和東普魯士奪取了一部分土地,並且主導了戰後近半個世紀的中、東歐政治秩序。但是,驚人的傷亡資料使得這樣的勝利變成了皮洛士的勝利——三千萬人口損失,莫斯科以西因為戰火而化為一片廢墟!人口不足的問題直到很多年之後也沒能解決!
更可怕的是,由於作為主體民族的俄羅斯人。在戰爭中承擔了最大比例的傷亡,使得蘇聯的國內民族成分比例進一步失調,主體民族僅僅佔到總人口的一半,為日後的國家解體埋下了隱患。
閣下煞費苦心吞併的波羅的海沿岸三國,未來成了促使蘇聯解體、紅旗落地的急先鋒;從波蘭划過來的利沃夫等地,未來將會成為烏克蘭獨立和反俄運動的最大策源地,以及新納粹分子的大本營……這些新增加的國土不但沒能增強多少國力。而且在日後分離的時候,還把其它的大片固有疆土也給撕扯走了!
總之,蘇德戰爭的巨大傷亡和由此產生的人口成分變化,嚴重地動搖了維護蘇聯統一的根基。好不容易透過戰爭新增的疆土和國民,卻又反過來增加了國家的不穩定性。名不副實的超級大國地位,打腫臉充胖子硬撐著與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世界進行冷戰對抗,結果是導致了大半個世界的封鎖和敵視。因為蒙古和其他方面的原因,又和中國的盟友產生間隙齷齪,蘇聯在世界在世界上變得更孤獨了。
由於國際大戰略上的孤立,蘇聯被迫使國家在過度軍事化的歧路上越走越遠,以至於轟然倒塌,讓你們在歐洲的版圖,又一次倒退回了莫斯科大公國的規模……羅馬尼亞,那是德國的油管,也是不能碰觸的底線,為了那裡年產兩百萬噸石油的產量,就和德國交惡,實在太不值得了。”
說到這裡時,林漢終於注意到,故作鎮定的斯大林,他的握著菸斗的手在微微地發抖。
“如果我沒有記錯的話,按目前蘇聯軍備的情況持續下去,到1941年的時候,蘇聯國內坦克數量將達到驚人的兩萬輛以上。而在二戰結束後,到蘇聯解體前,蘇聯全國光是坦克的數量就超過六萬輛。在不進行戰爭的時代保持這麼高的軍備水平,真是個可怕的數字。”
林漢拿過擺放在房間裡一個地球儀,拔弄了一下,遞給了斯大林,手指指在印度、土爾其的方向敲了敲道:“只有四千七百萬人口的英國,卻佔了這麼多的土地。和英國人比起來,蘇聯和德國都是窮光蛋,窮光蛋之間還要互相打劫,就太說不過去了。我這次來,也帶來了希特勒元首的意見:蘇聯和德國最大的敵人都是英美法三國,蘇德之間應當成為盟友而不是敵人。兩個月後,當李潤石主席過來後,你們三位聚在一起,大家可以為未來十年裡就重新瓜分世界這個問題,咳,應當說,為重新在地球儀上繪圖的問題,進行一次開誠佈公的談判,尋找一個三方都能接受的妥協方案。”
第215章林漢和斯大林(3)
談完了二戰,接下來的就是重頭戲,交待五十年代後,斯大林的命運,也是林漢粉碎歷史最大的惡趣味之所在。
“在我那個時空,您會在1953年三月十五日去世,死因據說是突發性腦溢血。不過,關於你死亡的具體原因,後世爭議很大,比較主流的說法,是手下有意地見死不救,當時你中風了,癱倒在沙發上,你的手下只允許一個女護士去救治你。據說當時你被一個人扔在一個冰冷的房間的地板上,第二天早上就傳出你去世訊息。”
說到這,林漢頓了頓,藉機仔細地欣賞斯大林此時的表情。
看歷史名人知道自己未來後被“雷倒”的表情,一直都是林漢的惡趣味之一。在蘇區的時候林漢就常拿著主席、元帥們未來的“詩作”或“大作”讓他們品味,然後在一旁靜靜欣賞看他們看“未來的自己”作品時的表情。
那是很有趣味的一件事。
斯大林沒有發作,卻很低啞的聲音問道。
“是誰?”
“看來你早有心理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