撤走後,印北共和國很快會故態復萌,變成比類似後世東亞某大國北方兄弟那般還要奇葩的“怪胎”出來——當然,歷史是螺旋前進的,畢竟是被新中國拖著開掛強行前進了一步,開倒車後的印北,再怎麼爛,應當也比還在玩種姓制度其他阿三們要好很多。
對於新中國來說,有印北共和國這反面例子的存在,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首先,印北變成象越猴一樣白眼狼的威脅沒有了。因為這種不能真正紮根基層的政權,沒有經過血與火的洗禮,軍隊戰鬥力也就是那個鳥樣,根本不可能成長為“革命型”的軍隊。
其次就是一個作為反面案例的樣版在印北誕生了,以後會是用來教育全國人民極好的教材,而且這個反面材料的樣版,也有利於加大新劃入中國的“莫蘭—蘇迪亞—薩地亞”地區以及藏南的居民對新中國的認可——這個地區是一年戰爭後,新中國從英國人身上割下來的,該地區在後世地圖上,屬於印度領土深入中國西藏領土的部分,但現在這一片的邊境線被拉平了。
“印修”的這種革命不徹底,做事做一半的作法,後果就是在國外製造出大量敵對者的同時,在國內也保留了大量的隱患。
表面上看,透過不完全的土改和法律上廢除種姓制度,印共是獲得了底層的極大支援。但是,有一點不要忘記了,一個政權政府的構架,需要大量的知識份子去填充空位。
但這個時候的印共,根本找不出足夠多的黨員去填充基層組織,而他們的勢力基本盤,最底層的印度平民,由於文化層次太低,也根本無法擔任這個職責——其實這個問題,歷史上的新中國在建國之前,由於前三年常凱申政權崩潰得太快,在解放全中國的過程中,紅色政權同樣也同面臨著一下子無法拿出足夠多的黨員幹部控制基層和各個要害部門的問題。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主席的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