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6部分(3 / 4)

但這個時代的中方高層,顯然不可能因為這個理由,停止在這裡堅起紅色的大旗。不過李主席在批評了林漢過度的狹隘的民族主義思想後,卻接受了他提出來的“折衷”方案:在東北印度靠近中國新國境線兩百公里的地方,由中方出面進行社會主義改造,而餘下的三分二,由印共的人自己去處理。林漢把話說得很好聽:印共總得自己去深入基層,去建設自己的基層黨組織,什麼事都由中國插手,這和傀儡有什麼區別?

而林漢沒有說出來的話卻是:升米恩,鬥米仇,有比較才會感恩。餘下靠近英控區的土改,難度會更大。就印共這幫廢材,要完成這個任務可不容易。至於從根子上“真正”廢除印北的種姓制度,難度就更大了。先前解放軍在這裡時,靠著刺刀可以強行解決問題。這幫印共,大部分成員都是高種姓出身,要他們真心地放棄“種姓”制度帶來的利益好處,革自己的命,林漢才不相信這些人有這個勇氣和意志力將這條政策貫徹到底。

此外,從人心的角度來說,故意只在印北三分一的地區進行徹底地土改和廢除種姓,會和餘下三分二的地區,由印共自己做的“不完全”的“革命”,形成鮮明的對比。

享受到“徹底革命”好處的印北地區的底層人民,會永遠懷念解放軍帶給他們的好處。而沒有享受到這種徹底革命好處的另外三分二的印北人民則會期望某天解放再來一次,完成他們當年未盡的事業——這是林漢為培養未來的印北帶路黨埋下的暗子。

林漢的這個思路,說穿了很簡單:希望中國周邊的國家政權,全是王八蛋的廢物政權,而不是變成一個高效廉潔真正革命的政權。這一套其實是他對付美國手段的翻版,本質上還是在“比爛”。

在新中國的幫助下,印共藉著土改和廢除種姓制度,勉強建立了基層政權。這期間當地的封建殘餘勢自然是瘋狂地反撲掙扎,發生在巴基斯坦的一幕同樣也在印北上演。

到1944年年初時,印北五省土改基本完成——所以用了整整三年的時間才“名義”上完成,實在是印共的基層執行能力實在太渣的因素。中方在戰爭結束後的第一年就完成了預定範圍內三分一地區的土改,土改的過程中,也有大批的印共的成員看著跟著學。但餘下部分由印共自己處理時,就是一團糟糕。

解放軍引導的土改還好,而印共自己主持進行主改的地區,在面對舊勢力的武力反撲、糖衣炮彈腐化,各種手段層出不窮,層層抗拒下,整個過程可以說是一團糟糕。

面對這五省印共自己作主執政地區的亂象,中方並沒有過多的插手,只是在印共方面主動提出需要幫助時才出手——主要是出兵彈壓。

到1944年最後一支解放軍撤離印北地區,印共宣佈成立印北人民共和國時,由印共自己進行的土改,佔全國三分二的地區,大量的封建殘餘勢力被保留了下來,土改也進行得十分地不徹底。至於種姓制度,雖然印共名義上廢除了種姓制度,但也只是名義上——沒有大規模地將那些手上沾滿血的頑固份子拖出來為他們犯下的罪惡進行審判,沒有幾十年如一日地對這種罪惡的制度進行批判、揭露、粉碎,挖祖墳斷其根。

不過,這也不能全怪印共,要在印北達成徹底廢除種姓制度這一“偉業”,其難度比在中國廢除封建禮教要大上十倍。

賤民雖然是金字塔最底層,但並不是數量最多的,在印度是被壓迫的少數派。

吠舍和首陀羅才是印度人中大多數,在種姓制度中屬於第三和第四級,只比最低階的“賤民”高一些。但這個階層的人,大多數人在作為低等種姓被壓迫的同時,也享受著去壓迫更低種姓和賤民的好處。

在這樣的情況下,要真正地廢除種姓制度。套用林漢的話來說:需要一支強有力的執政黨,一個名叫契卡暴力機構和一個捷爾任斯基式的“鋼鐵聖徒”,一支經過血與火煅煉的軍隊,以及一個外號“鐵人大叔”鐵腕領導為粉碎這條制度準備足夠多的“絞刑架”,最關鍵的是,他還得非常地長命,並長期地將這一政策執行下去。

但是這些條件,現在的印共一樣都不具備。

所謂的廢除種姓制度,在印北最後也不過是一張廢紙,一條沒有人執行的法律,只是擺著好看而已。

對於印北的現狀,林漢非常滿意,當時他這麼道:

“對‘封建殘留’進行不徹底的革命會有什麼樣的後果,現在現成的樣版已經有了,餘下的時間就是等他們自己發酵,大家等著看好戲好了。”

在林漢看來,解放軍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