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2部分(4 / 4)

了英國佬的提議,因為那會兒,美國想的是拉攏新獨立的世界各國,建立一個由美國主導的國際新秩序,這當然就要同臭名昭著的老牌殖民帝國主義劃清界限。

所以,一直等到好戰的艾森豪威爾政府上臺,邱吉爾的這個提議才得到實施。

當初的領軍人物是美國總統羅斯福的孫子小羅斯福,時在美國中情局中東分局任職。

接受政變的任務後,小羅斯福以假身份證偷渡進伊朗,在由英國情報局地下組織租用的地方藏身,開始組織政變行動。

結果,在美國大使館的主導下,小羅斯福利用伊朗的親英勢力終於把伊朗的民選政府推翻了。

推翻了民選政府,美國和英國的看法一致,民選政府會受到民意的影響,不符合他們的利益,於是,就在伊朗復辟,重新建立了一個封建王朝。

當然,由於美國的出力,英國無法再獨自擁有盎格魯伊朗石油公司,於是進行了改組,變成了現在的英國石油公司,也就是日後大名鼎鼎的BP公司,並容許其他八家西方石油公司分贓。

這次政變的成功,對世界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因為這讓美國找到了一個經濟而有效的方法,去推翻一個它們不喜歡的外國政府。

結果,中央情報局在第二年就發動了瓜地馬拉政變,然後,介入了幾乎每一箇中美洲和南美洲國家的政變。

扶持了巴列維王朝之後,美國又在伊朗開始了進一步的創新,也就是幾年前在沙特玩的那套。

在美國的那些名目繁多的經濟顧問的策動下,國王巴列維利用石油收入啟動了大規模的社會經濟發展計劃,就是按照美國的模子去重塑一個現代化的伊朗。

按理說,這應該是一個不錯的計劃,美國人既發了大財,又控制了伊朗,但是,出問題了。

出問題的原因就是美國人過於貪婪了,近乎殺雞取卵、涸澤而漁,從而使得伊朗的經濟發展明顯與社會發展相脫節,超過了國力可以承受的上限,加之軍費開支過大,造成經濟嚴重失調,通貨膨脹,使社會生產和人民生活水平大幅下降。

伊朗今日之禍,根子就在於當日美國人的貪婪。

以政變推翻不喜歡的外國政府和以經濟殺手控制外國經濟,美國今天的兩大外交政策都肇始於伊朗。

怎麼辦?大人物們臉sè發白地注視著伊朗的形勢變化。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章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