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美元的系統比黃金美元的系統複雜多了,誰要是不用美元,那僅僅是交易成本的增加就會避免絕大部分這種事的發生。
而只要使用美元,那就得給美國定期交保護費。
可以說,只要美國的航空母艦在大洋裡遊dàng,而印刷廠印刷的美元又能跟上,那美元就永遠是美金。
有了這個底氣,精英們無所畏懼。
――――
人有多貪婪,就有多愚蠢。
古今中外、不同文明之間,不斷論證著這句話的無限正確的真理xìng。
明末,藏富於豪民,致使堂堂帝國竟無養兵之才,而這些豪民,轉眼間,被煮食的煮食,被殘殺的殘殺,他們的財富就是他們的致死之因。
今天,伊朗的巴列維王朝再一次證明著這個真理。
巴列維國王倒行逆施,在伊朗已經是天怒人怨,示威無日無之,但就在這個時候,竟然為了抑制通脹而緊縮開支,使得裁員人數驟升,當中尤以年青、非技術的男xìng職工為重,他們大多居住在城市的貧民區。
巴列維國王和他的六十三名王子公主積聚了二百億美元的鉅額財富,卻為了節省區區幾百萬美元而裁減了十幾萬人。
裁減的是十幾萬人,但這十幾萬人是一家人的支柱,每個人身後都是一家子。
一瞬間,這些人連同他們的家人親戚就成了最仇恨巴列維家族的一個群體,他們成了大示威的另一個主體。
一九七八年的盛夏,被美國中央情報局評估為沒有**基礎的伊朗,形勢驟然突變。
示威,在十二月十日和十一日,達到了高峰,在全國各地,示威人數幾達九百萬之眾。
這麼多的人參加示威,這在人類史上也是空前的。
――――
伊朗的形勢風雲突變,華盛頓的大人物們臉sè都變了。這個時候,罵中央情報局那幫廢物已經沒有絲毫意義了。
何況,中央情報局是廢物,他們又能不廢物到哪裡去?這是一缸屎,最好的處理方法就是整個埋進地裡去。
伊朗,對美國極端極端極端重要。
伊朗的地理位置的重要xìng無與倫比,扼守著bō斯灣的石油通道赫爾木茲海峽,而最嚴重的是伊朗同蘇聯毗鄰,如果伊朗倒向蘇聯,也就等於蘇聯控制了赫爾木茲海峽。
bō斯灣產油國的石油都要經過赫爾木茲海峽才能運出去,如果蘇聯控制了赫爾木茲海峽,那後果簡直是不堪設想。
其次,伊朗是美國威脅沙特這些中東產油國的無上利器,比以sè列的作用還大,尤其是伊朗和以sè列相互配合,那更會起化學反應。
包括沙特在內,哪個中東產油國不是恨美國恨的要死?但是,這些中東產油國還是得乖乖地屈服,同意讓美元和石油綁在一起。
沒有伊朗,這是絕無可能的。
還有,伊朗也是產油大國,石油蘊藏量極為豐富,美國在伊朗有巨大的經濟利益。
最後,伊朗對美國還有一種特別的情感上的意義,因為,伊朗是美國戰後新型外交的起始點。
二戰之後,伊朗雖然名義上獨立了,但依然受英國控制。不過,時代畢竟不同了,伊朗獨立後,民族主義情緒高漲。
高漲的民族主義情緒使得當時的民選政府不得不考慮將伊朗石油國有化,或者,至少在英國擁有的盎格魯伊朗石油公司裡分多一點。
在這之前,伊朗政府每次對英國肆無忌憚的掠奪只要稍有不滿,英國都會動用軍隊推翻不滿他們的伊朗政府,再重新扶持一個傀儡政府。
但是,還是那句話,時代不同了,而且,今天的英國也不是以前的那個大英帝國了,所以,五〇年,英國還想故技重施,策動伊朗國內的很多親英勢力發動政變時,被伊朗政府發現,導致所有英國的外交官被伊朗全部驅逐出境。
這下,英國人非常惱火,它們先是對伊朗石油出口進行禁運,造成伊朗經濟的重大損失,但是,摩沙德政府很強硬,不肯將石油工業重新交還給英國,而只願意就英國應該享有的分紅進行談判。
英國不答應,首相邱吉爾決定出兵攻打伊朗,但是,很可惜,時世變遷,英國已經不再是世界老大。所以,邱吉爾就向美國總統杜魯門請示,可不可以讓英國出兵伊朗?如果美國不肯,可不可以由美國政府利用其美國駐伊朗的大使館出頭,然後讓英國在伊朗的勢力配合,搞一場政變?
當時,杜魯門一口拒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