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約翰遜,其他人也大都是這個態度,反正印度也是跟在蘇聯屁股後面混的,最多就是狗咬狗一嘴毛,跟他們沒什麼關係。
肯尼迪極有才華,但一想到中國,照樣腦仁疼,一點轍也沒有。
就在兩個月前,原本要跟蘇聯、英國簽訂一個禁止核武器試驗的條約,但因為中國,沒戲了。
把中國排除在聯合國之外,肯尼迪是有不同想法的,但光他一個人有想法,沒用。
想了想,肯尼迪向國防部長麥克納馬拉問道:“印度要是跟中國打起來,你看會是個什麼局面?”
麥克納馬拉道:“印度不會佔上風。”
眉頭微微皺了皺,肯尼迪接著問道:“在我們和蘇聯的共同支援下,印度也不能佔上風?”
麥克納馬拉點了點頭,道:“應該是這樣。”頓了頓,他又進一步解釋道:“總統先生,即便印度軍隊在阿薩姆地區的進攻順利,但是,如果中**隊從其他方向,比如緬甸,打進印度,那情況就很不樂觀了。”
沉吟片刻,肯尼迪問道:“麥克納馬拉先生,你這樣看,蘇聯人也會這樣看,那麼,蘇聯的目的是什麼?”
麥克納馬拉道:“總統先生,從軍事角度來講,我估計蘇聯可能是希望中國全面入侵印度。”
“中國會嗎?”自己問完,肯尼迪搖了搖頭,道:“我看不會。”
這時,國務卿臘斯克道:“總統先生,我看蘇聯可能還有一個目的,蘇聯想要印度和中國結仇。”
肯尼迪搖了搖頭,笑道:“即便有這個效果,我看蘇聯人也一定想不到這上去。”
眾人都笑了。
最後,做出決定,對印度進行有限的支援。
要是,一不小心大發了,蘇聯也倦了進去,那他們就是做夢都能笑醒了。
――――
尼赫魯糾結,糾結極了,他在痛苦中掙扎。
尼赫魯出身於婆羅門貴族家庭,身上的貴族氣息極重,他從小就絕頂聰明,長大了更是才華橫溢。
尼赫魯雄心勃勃,一心想把印度建設成世界第一流的大國,他早在二十年前、印度還沒有獨立的時候就發下了豪言:“印度是不能在世界上扮演二等角色的,要麼做有聲有色的大國,要麼就銷聲匿跡”
尼赫魯是這麼說的,也是這麼做的,成為印度首任總理以來,他在政治、經濟、軍事、外交等等方面都取得了極大的成績,為印度成為有聲有色的大國奠定了基石。
尼赫魯心中的印度不是現在的印度,而是大英帝國治下的版圖,那才是他心中的印度,甚至,尼赫魯的雄心還要完成大英帝國沒有實現的目標:西藏。
西藏,那裡才應該是印度的邊界。
但是,理想是美好的,現實卻是殘酷的,中國和巴勒斯坦就如兩座大山壓在印度的頭頂。
這一仗打不打?
不打,後果很嚴重。
首先,中國人把鐵路都修到了東巴基斯坦的吉大港了。現在,除了武力,已經沒有任何方法把阿薩姆、納加蘭和曼尼普爾奪過來。多拖延一天,希望就渺茫一分。
其次,中國和巴基斯坦的關係越來越好,中國對巴基斯坦的援助不遺餘力,尤其是中國幫助巴基斯坦穩定東巴基斯坦。
東巴基斯坦和西巴基斯坦相隔一千多公里,它們和中國組成了一個密不通風的屋頂,把印度整個給罩住了。
一旦在中國人的幫助下,東巴基斯坦徹底穩定,屋頂組合完成,那將是印度最大的噩夢。
但是,打,能打贏嗎?而打不贏,那後果更嚴重。
中國人已經把話毫不含糊地遞了過來,如果印度敢越雷池半步,那就等著再次分裂好了。
顯然,站在中國的角度,最好的局面就是維持現在的狀態,既聯合巴基斯坦壓制印度,又用印度制衡巴基斯坦。
蘇聯和美國支援他打這一仗,就是要打破這一對中國最有力的態勢。
――――
韓立洪親自到了雲南。
蘇聯和美國鼓動尼赫魯冒險的苗頭一露出來,就引起了他的高度重視。
實際上,韓立洪一直都沒有放鬆對印度的警惕。
上一世,中國和巴基斯坦在一九五六年就結成同盟關係了,每一次巴基斯坦遇到危難,中國都毫不猶豫地予以最大的支援。
第二次印巴戰爭中,巴基斯坦由於戰術失誤,坦克部隊損失慘重,急須補充,巴方向中國請求援助。總理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