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賣結果,這麼說吧,地價跟城裡的持平。
這是什麼概念?
這還不是最讓宋哲元等人提氣的,最提氣的是黑神軍宣佈,今後拍賣,第一次拍賣的地價就是今後的底價。
這意味著什麼?這意味著地價只能往上漲,而不會往下跌。
從今以後,城郊住的才是超級大富豪,城裡住的富豪和城郊的一比,那絕對差了一個檔次。
不管故鄉在何處,只要能在北京有一席安身之地,對絕大多數人而言,這裡就是終老之地。
不說別人,就是閻錫山,身為山西省政府主席,竟然也把家安在了北京,一家老小都住在閻村。
“閻村”的名字是閻錫山受到了宋哲元的啟發,搶先註冊登記的。
在這兒,有了宋莊就不會再也別的“莊”;同樣,有了“閻村”也就不會再有別的“村”。
閻錫山為搶到這個“村”,好好地得意了一陣子。
閻錫山大部分時間都在北京,有事兒才坐飛機去太原。
這種事兒很不可思議,但卻是活生生的現實,之所以會這樣,就是因為北京太繁華了,對人的吸引力已經超過了某種限度。
十點整,總理和韓立洪一起到了。
總理現在不是“總理”了,總理現在是副總理,正牌的總理是李宗仁。
對韓立洪,來參加壽宴的很大一部分人的心情都極複雜,正面的就不說了,負面的,他們希望沒韓立洪這個人。
有韓立洪在,不論誰想走歪門邪道發大財,那都是瞎了眼。
就說囤積居奇吧,這幾年,不管什麼物資,誰囤,誰準賠個逼形。
這還不是最可恨的,最可恨的是韓立洪制訂了一條法律。
在這條法律下,現行的法律雖然沒有規定,但只要是有損害他人利益的事實,你就有可能犯罪,受到追訴,並以此進行立法。
在這條法律下,什麼聰明才智都沒用了。
――――
一九五六年,十月二十九日,英法聯合以色列,入侵埃及。
戰爭的起因是蘇伊士運河。
蘇伊士運河是埃及境內一條國際通航運河,全長一百七十五公里,它溝通了地中海和紅海,縮短了歐亞兩洲的航程,是溝通歐、亞、非三洲的要道,戰略位置十分重要。
運河自開通以來,一直為英法所控制,一八八二年,英國派兵佔領埃及,在運河區建立了它在海外最大的軍事基地;一九三六年,又簽定了英埃條約,肯定了英國在蘇伊士運河區的駐軍權。
二次大戰之後,英法兩國的實力受到了極大的削弱,不得不於一九五一年,同意埃及廢除了英埃條約。
一九五二年七月二十三日,以納塞爾為首的“自由軍官組織”發動軍事政變,推翻了英國扶植的法魯克王朝,廢除君主制,建立了共和國。
之後,於一九五四年十月,英國同埃及簽定協定,同意分批撤軍。
一九五六年六月,英軍全部撤離埃及,但蘇伊士運河仍為英法控制。同年,七月二十六日,埃及政府宣佈將蘇伊士運河公司收歸國有,公司全部財產移交埃及。
英法為重新控制蘇伊士運河,策劃召開了對運河實施“國際管制”的會議。
八月十六日,在英法倡議下,二十二個國家在倫敦舉行會議,但未能達成任何協議。
緊跟著,會議連著開,但始終達不成協議,最後,英法將蘇伊士運河問題提交聯合國安理會討論。
十月十三日,安理會否決了英、法要求埃及接受“國際管理”制度提案,投反對票的是蘇聯。
打仗,戰友自然越多越好,尤其是把握不大的仗,於是,英法就把以色列這個戰友拽了進來。
實際上,就是英法不動手,以色列也準備自己幹呢,因為埃及不准它的船隻透過亞喀巴灣的蒂朗海峽和蘇伊士運河。
英法和以色列一拍即合。
在韓園,韓立洪組建了一個規模龐大的參謀團,這些人整天不幹別的,就是分析世界局勢,從政治、軍事,到經濟、文化,方方面面,無所不包。
韓立洪對參謀團的要求不僅是分析,更重要的是預測,預測各方的反應以及可能採取的手段。
埃及是大國,背後又有蘇聯,所以,這場戰爭只能是為了蘇伊士運河的區域性戰爭。
戰事一開始,英法和以色列進展順利,但這之後,受到了埃及軍民的頑強阻擊。
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