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預警機在78年的時候就研製出來了,經過幾年的飛行試驗之後,定型裝備部隊。
而現在,這種預警機相比原來,研製的進度反而要落後了。這個落後,就是因為載機雷達的變化。
本來,為A50預警機搭載的Shmel雷達,應該是一種全新的雷達系統,可惜,因為蘇聯在電子系統方面的缺陷,最後進入部隊服役的A50預警機,搭載的雷達其實是在Liana雷達系統,也就是圖126預警機的雷達系統上改進過來的雷達。如何改進?對蘇聯的工程師來說,加大功率是最喜歡用的方式,所以,這種雷達的效能並不先進,依舊是為了跟美國的E3預警機抗衡的一種過渡產品。而且,機載的電子裝置也很落後,處理訊號的能力有限,導致了這種飛機最後只具有引導十到二十架戰機空戰的能力。
而一直到了後世的俄羅斯,繼續改進這種預警機,採用了有源相控陣雷達,才算是在這個領域裡真正地追趕了上來。
不過,現在歷史已經發生了變化,隨著安德烈的穿越,島國被強行搶了過來,利用島國的先進的電子技術,安50預警機同時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改進,比如頂部頂著的盤子,裡面裝的就變成了跟E3一樣的平板縫隙雷達天線,輻射電磁波的效率大大增加!同時,內部的機載的電子裝置,直接採用了更成熟,更快的電子計算機系統,大規模積體電路的應用,讓它的處理資訊的能力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改良。
現在,在五百公里的距離上,它就能夠探測到對面的空域中的美國人的預警機,同時,引導己方的幾架戰機拋擲投槍。
米格31是不能出口給伊拉克的,所以,想要攻擊預警機,米格25只能是藉助外援,這也是很正常的,空戰向來都不是單機的對抗,而是體系之間的對抗!
呼吸著氧氣面罩裡面的氧氣,雷耶爾操作自己的戰機,不斷爬高,同時,尾部的渦噴發動機加力全開,推動著這架鋼鐵戰機不斷地爬升。
想要把導彈扔到最遠的地方,那就需要自己的載機有更大的速度和高度!
從座艙裡,已經可以看到地球的邊緣,這是一幅非常美妙的景象,不過,雷耶爾沒有心情欣賞這樣的景象,他的心中稍稍有些急躁。
因為高速飛行,座艙內的溫度也開始逐漸增高,額頭上有密密的汗珠出來。
“注意,目標的護航戰機,四架F15正在飛來,高度一萬二,不具有威脅。距離目標三百五十公里。”耳機裡繼續傳來預警機的聲音。
“天隼收到。”雷耶爾在聽到敵機飛來的一瞬間,腦子裡那些雜亂的思想突然都沒有了,他集中精力望著自己前面的面板,經過幾個小時的臨時培訓,他已經掌握了新掛載的導彈的操作要領。
高度,達到了兩萬八,而速度,也達到了兩點六馬赫,這已經是掛載著外面沉重的導彈的最大速度了!
“距離三百。”耳機裡傳來了後方的預警機的聲音:“準備發射。”
“不,我們需要飛得更近。”雷耶爾說道:“請給我們繼續引導。”
更近!因為載機的雷達看不到三百公里,所以在發射R33M導彈的時候,是用瘋狗的方式發射的,雖然目標是大型飛機,按說不會做出劇烈的機動躲避來,但是,距離越遠,留給對方的時間就越多,脫靶的機率就更大!
所以,必須要離得更近!
而現在,尾部的發動機,已經加力全開燃燒了兩分多鐘了,再下去,發動機可能會報廢!
聽到了雷耶爾的話,後面跟著的僚機飛行員,有些遲疑,不過,稍後,他就聽到了雷耶爾的堅定的話語:“為了伊拉克,為了薩達姆總統,我們所向無敵!哪怕我們的戰機墜落,也要完成這次打擊任務!”
雷耶爾作為長機飛行員,知道更多的戰術佈置,他們打掉預警機,是今天的反攻計劃的最重要的一環!哪怕己方都犧牲,也要完成任務。
而且,要給死去的伊拉克人民,給死去的薩達姆總統報仇!
“距離二百五十公里,目標機開始降落高度!”
“收到,引數調低,導彈發射!”雷耶爾說著,快速地調節著導彈的裝訂資料,接著,載機的機身一顫。
左右兩邊,兩枚R33M導彈,拖著火舌,離開了發射架!
因為導彈並沒有資料鏈功能,否則,可以在飛行途中再次更改目標,而現在,只要打出去,那就是天高自由飛了。
而在他的後面,其餘幾架戰機,也紛紛地發射導彈!四架戰機,八枚R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