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然是已經接近完成備戰了。
這個時候中華軍的所有海軍艦船已經全部集結待命,項玉只在基隆留下一支防禦型的艦隊,然後帶著主力艦隊穿過臺灣海峽,向南前進,準備前往臺南,從清軍的動向上來看,他們的首選目標肯定是臺南了。
當艦隊進過了臺中之後,澎湖島就出現在了眾人的眼前,這個時候的澎湖島上的清軍兵力有限,只有不到五百人,四五艘戰船,見到中華軍的大軍前來之後,這些人一邊慌亂的點燃了島上的烽火,一邊急忙搭乘戰船準備逃跑,項玉當然不想就這麼放過他們了,於是派出三艘鐵甲艦進行追擊,其餘艦船減速行駛,等待出去作戰的船隻歸隊。
澎湖島畢竟距離臺灣的距離更近一些,雖然島上的清軍士兵逃得比較快,但是他們的戰船的速度卻快不起來,很快就被後面追上來的三艘鐵甲艦給追上了,清軍根本就不打算作戰,幾艘戰艦上面又擠滿了士兵,因此只想儘快的逃回去。
這個時候金門島上的清軍已經透過烽火知道了澎湖島遭受了攻擊,於是也派出了軍艦前來接應,雙方這個時候只差了不到五六公里,在海上幾乎已經可以看見彼此了。
但是就在這個時候中華軍對他們發動了攻擊,三艘鐵甲艦這個時候已經靠的很近了,甚至距離這幾艘逃跑的敵艦不到五百米的距離,因此第一輪炮擊就將三艘敵艦給擊傷,被擊傷的戰艦的速度很快的就降了下來,船上計程車兵們大呼小叫亂成一團,中華軍越過他們駛向最前面的一艘正在加速逃跑的戰艦,又是貼近的一次齊射,五六十發炮彈直接將這艘小船送到海底去了。
剩下的事情也十分的簡單,幾艘幾乎沒什麼戰鬥力的傷船被挨個的解決掉了,船上的四五百名士兵這個時候紛紛落水,又被中華軍這邊計程車兵們無情的射殺,海面上一片狼藉,到處都是求饒聲、呼救聲以及一些慘叫聲。
等到金門島派來的援軍感到戰場的時候,五艘戰艦已經全部趴在海面上了,它們正在緩慢的下沉,海面上飄滿了大片的清軍士兵屍體,還有一些受傷未死計程車兵正在努力撲騰,想要引起別人的注意,從而是自己得救。
而清軍這個時候並不敢貿然施救,因為在這之前,曾經出現過中華軍的戰艦利用他們搭救落水士兵減速的時候,突然從遠處殺出來,將救援船隻也送到海底去的事情,所以他們這一批戰艦先在海上組成了一道警戒線,預防敵人的偷襲,在這之後才敢撈救落水計程車兵。
三艘鐵甲艦很快的就從後面追上主力艦隊,浩浩蕩蕩的向著臺南去了,隊伍中間並沒有出現什麼特殊的氣氛,對於取勝,似乎大家都習以為常了。
而清軍這邊,因為又損失了四艘戰艦,還戰死了三百多名士兵,另有八十多人受傷,六十多人失蹤,所以救援艦隊計程車氣並不是很高,好在施琅連日來的訓練還是挺有效果的,加上海灣內計程車兵們大多數並不知情,所以士氣看上去還算是高昂。
施琅看著手中的這份報告,這是九月到十月這兩個月的戰報,期間清軍和中華軍一共在臺灣海峽交戰二十五次,清軍這邊損失了三十六艘戰艦,另有十七艘戰艦被擊傷,士兵一共陣亡了一千七百餘人,六百多名士兵受傷,另有超過九百多名士兵失蹤,如果再加上今天的損失的話,他的艦隊在兩個月不到的時間裡面一共損失了四十艘戰艦,戰死士兵超過兩千人,這個傷亡已經達到水軍的十分之一了。
而反觀中華軍這邊,在九月份的交戰之中,對方並沒有出動鐵甲艦,所以雙方的戰損比還算是可以接受,一共有十一艘中華軍的戰艦被擊沉,六艘戰艦被擊傷,具體的傷亡人員估計是自己這邊的六分之一,差不多是三百人,之所以傷亡的這麼少,那是因為他們只有兩次是全軍覆滅,而且都只是出動一艘戰艦的時候,而己方這邊已經出現了五次這樣的情況了。
但是自從十月初中華軍出動鐵甲艦參戰以後,戰場上的形勢就急轉直下,清軍再也沒有打過一次勝仗了,幾乎每一次出動都全部被殲滅,只有一次例外,因此到了後來施琅便有意的減少這種小規模的戰鬥了,因為他發現跟中華軍的鐵甲艦單挑,清軍這邊沒有戰艦能夠抵得住,就算是四五艘戰艦遇到一艘戰艦,也不一定打得過,所以再打下去往往是徒曾傷亡,不僅起不到什麼效果,而且還會對士氣不利,雖然他還想經過幾次的實驗,向要全面的瞭解對方的鐵甲艦的效能,但是肯定不能直接用士兵的生命往裡面填,太不划算了。
第兩百二十四章商議
項玉帶著軍隊抵達臺南之後,隨行的兩千陸軍士兵下了船開赴城中去駐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