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扣動擊錘打擊就可以點火。
而後膛槍之所以稱之為後膛槍,主要的原因就是因為它的子彈是從槍械的尾部裝填的,以前的火槍無論是較早的火繩槍或者現在軍中裝備的燧發槍,他們都是透過前面的槍口進行裝填,這個過程十分的繁瑣,不僅要裝彈,而且還有在裝彈之前放上底火,就是一定數量的火藥放在槍管的尾部,透過點燃這些火藥來產生巨大的空氣壓力,來將子彈推送出去,但是這些火藥在子彈發射出去之後會剩下一些殘留物,這就需要士兵們使用一根細長的槍栓來進行清膛,清理完槍膛之後才能重新裝填和裝彈,因為火槍的長度的關係,士兵們在戰場上不可能在臥倒的情況之下來進行這一過程,所以這個時候才有站著死拼到底的線陣列兵。
但是在後膛槍出現之後戰爭的形勢就會發生巨大的變化,士兵們裝填和射擊不像之前那麼繁瑣,因此可以在臥倒的姿勢下發射和裝填,這對於士兵的保護是一個巨大的進步,而且隨著後膛槍而來的是線膛的出現,在槍管上面刻上膛線並不是只有後膛槍的時候的特例,前膛槍時代也有這樣的嘗試,只是因為後膛槍子彈的原因,膛線技術在後膛槍時代的威力顯然要比前膛槍時期好得多。
中華帝國的研究人員們在之前已經分別研製出了火帽和底火子彈,他們製作的這種子彈是在軍中目前使用的子彈的基礎上套上一個銅質彈殼,為什麼是銅質的彈殼呢?這主要是因為軍中這個時候使用的槍管大多數是鐵製的,鐵的硬度比銅要大,未來槍管還要換成鋼製的,但是槍膛裡面因為劃了膛線的關係,使用的彈殼自然不能是跟槍管一樣的材質,不然的話膛線很容易就會被磨平,而且槍膛也會以為同樣硬度的物體的摩擦而發生損壞。銅因為硬度比較低,而且導熱性和延展性都比鐵和鋼要好,而且它不會像鋼鐵那樣易生鏽腐蝕,所以也比較好儲存,因此成為了彈殼的首選。
第一百四十章新槍實驗
研究院的研究人員們製造了第一批的實驗槍支,這其中有好幾種型別的,有的有膛線,有的沒有膛線,有的槍管比較修長,有的槍管比較短一些,但是所採用的子彈都是一樣的,他們將要對這幾種槍械進行試驗,看看哪種火槍在可操作性、射擊精準度以及射程上面更佔優勢一些。
這些試驗的結果將決定帝**隊將採購哪一種的火槍,這對於軍隊來說同樣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因此一大早上項玉就帶著軍中的幾名高階將領們來到了研究院的試驗場地,要現場感受這些火槍的威力。
項玉因為是穿越人士的關係,他心中自然就能夠比較出那些槍械更加優秀,哪些槍械可能不太理想,一般來說在射程上面線膛槍和非線膛槍的差距並不明顯,但是在精準度上面顯然是要差上許多的,但是你要說線膛槍一定比非線膛槍更優秀,那也是不一定的,因為如果曾成本因素的方面來考慮的話,線膛槍光是槍管裡面的這一條膛線就會額外花上整支槍的成本的四成,而且膛線的刻畫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很有可能會損壞掉相當一部分的槍管,就算是線膛成功的刻畫出來了,而且透過了後續的一系列的測試,順利的進入了軍中服役,但是因為膛線在之後的訓練和戰鬥中的逐漸磨損,膛線槍勢必要在膛線磨損到一定的程度的時候進行更換。
整個過程下來線膛槍不僅費時費力,而且成本高昂,對於帝國目前的槍械長的生產能力來說可謂是一個巨大的考驗,幾乎相當一一支線膛槍的錢能夠購買到兩支非線膛槍。
雖然如此,項玉還是想為軍中的所有計程車兵們都換上一支線膛槍,雖然它貴,但是它卻是在技術上來說更加先進,在戰場上,武器的先程序度雖然不一定代表著擁有更加先進的戰鬥力的,但是它卻能對士兵的安全形勢提高不少。
而之後的兩種長度不同的槍,項玉並不知道哪種火槍的表現會更加優越,因為加速度的距離的關係,槍管越長的火槍,子彈在槍管裡面的加速時間更長,這就意味著子彈擁有更高的初速度,而因為子彈在射出槍管之後一直是在減速,所以子彈的初速度直接決定了子彈的射程,在這一點上面來說,槍管長的火槍在射程上面肯定是佔據優勢的。
但是並不是說槍管越長就越好,因為槍管的長度直接決定了火槍的長度,而且到了一定的程度之後在增加槍管對於提高射程的幫助就不像之前那麼明顯了,而且槍身過長會使得士兵們攜帶和操作不便,甚至是在很大的程度上都會削弱士兵的戰鬥力。
因此,在這個增加槍管的過程中,一定有一個適中的數值,使得射程既能夠得到提高,而且在操作性和使用靈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