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民,你等先退下,我與仁公有些私密事要談。”
李世民躬身應是,眼光快速的掃了莊見一眼,卻見他正自眼觀鼻鼻觀心的,誰也不理。只得苦笑一聲,搖頭和劉文靜出去。
李淵待得二人走了,這才神色複雜的看著莊見,輕輕嘆道:“賢侄,我知你心中所想,我也是心中難以取捨,這才請你前來共議。今日這廳中,只有你我二人,出自你口入於我耳,再不會有人知曉。賢侄大可放開,暢所欲言,為伯父我細細謀劃一二,我究竟該怎麼做?”
莊見眼皮子撩起,看著李淵那滿面的無奈和躊躇,不禁牙根恨的發癢。這老狐狸騙天騙地騙天下人,連自己的兒子女婿也不肯實話實說,當真可恨。什麼只有我二人,別人不知道啊。人家都是傻子不成?你老人家原先安安分分的,跟我一通密談之後,直接造反了。這還用再去說啊!
只是此刻就算自己不說,只怕這老渣也會想法造反的,到時候還不是要跟他一路?奶奶的,罷了罷了,伸頭一刀縮頭一刀的,與其如此,老子還不如一早參與,給自個兒以後撈點資本呢。
莊見想到這兒,輕咳了一聲,這才開口道:“伯父啊,您老人家這麼大歲數了,這吃過的米比小子吃過的鹽還多,走過的橋比我走過的路還多,如今的形式,又怎麼還用我這毛頭小子去說。既然這裡沒有外人,伯父也不必隱晦了。我想伯父現在只是少個藉口,少個理由罷了。小侄這兒倒是有個想法,或許能幫上伯父,倒也不用費心再去找人頂那些個名頭了。”
李淵老臉微微一窘,細長的雙目中閃過一絲寒光,隨即微笑道:“呵呵,賢侄多慮了,伯父我可是真心求教的。你雖然年齡小,但行事之時向來算無遺計,這些,伯父我可是不敢以年齡來相待的。賢侄說頂什麼名頭,我卻是不明白,不過,也不打緊。既是賢侄有好辦法,不妨說出來,咱們一起合計合計啊。”
莊見聽他雖是仍不肯明著承認,倒也不再否認,直言向自己問計,心中略微舒服。抬起頭看著李淵,低低說出了自己的想法。李淵不停的點頭,眉心漸漸展開,及至最後,二人相對看看,大小兩隻狐狸不由都是哈哈大笑。
第二百九十四章 謠言的力量
大業十三年春,公元617年3月。大隋的局勢愈加混亂,各地反王你方唱罷我登臺,大隋的上空,風起雲湧,不知蒼茫大地,誰主沉浮。
洛陽城外的魏公李密,此刻再也不是那個被追得滿世界跑的逃犯了。在進位魏公後,又成功將河南討捕大使裴仁基招降了,不但得到了裴行儼這員號稱萬人敵的猛將,還得到了秦瓊和程咬金二人。
此刻的李密,兵多將廣,糧草豐足。腰板直了的李密終於敢向皇帝叫板了,幕僚祖君彥寫出了《為李密討隋檄文》,檄文洋洋灑灑,歷數隋室皇帝十大罪,從楊堅一直罵到楊廣,酣暢淋漓,痛快之至。檄文中有一句,“罄南山之竹,書罪未窮;決東海之波,流惡難盡”,這就是成語“罄竹難書”的由來。
檄文一出,四方相應,李密不由的意氣風發。
也就在李密躊躇滿志的時候,遠在西北的晉陽,也發生了一件極具震撼力的事兒。起因是因為一份詔書,一份一夜間,貼的滿大街的詔書,一份讓人看了,就不由的火冒三丈的徵兵詔書。
詔書中說,皇帝決定四徵高麗,責成太原、西河、馬邑、雁門四郡二十歲以上五十歲以下男子年底前到涿郡集合,違令者斬!
這是一份空前絕後的徵兵令,歷史上沒有一個王朝,曾經出臺過,如此不近人情的徵兵令,一般而言,多是採用“逢二抽一”,“逢三抽一”,頂峰到“逢五抽三”而已。但這份詔書,竟是百分百的徵兵,可謂絕戶了。
此詔一出,四郡震動,一片譁然。咒罵者有之,哀哭者有之,忿忿者有之,但對這詔書持懷疑態度的,卻是少之又少。只因大家早知道皇帝殘暴,窮兵黷武,出這個徵召令,一點也不奇怪。
走在晉陽的街頭上,莊見眼見著憤怒的民眾咒罵聲一片,問明白那徵召令的內容,也是不由的瞠目結舌。
羅世信正自探頭四下看著熱鬧,回頭看到少爺一副見了鬼般的神情,不由奇怪的道:“少爺,這不是你的招兒嗎?咋你還如此一副吃驚的模樣?”
我的招?放屁!莊大少很憤怒。奶奶的,李淵老狐狸行啊,這麼歹毒的招數都用的出來啊。自己當日不過是想起了後世的輿論威力,建議他派人去貼貼皇帝的大字報啥的,搞些謠言,比如加租子啊,加稅率的什麼的,挑起民眾的不滿情緒而已。哪知道李淵老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