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窗子看出去,已有薄薄小雪下來,這是初冬的季節。一般來說,青黃不接指的是春天,陳糧已收完,新糧大多在夏天才能收。地寒沒有化凍,野菜也生得少。初冬時候,剛打下秋天的糧食,皇帝不應該擔心。
但各省土地有肥沃有貧瘠,百姓們有富得流油、有窮的年年口糧不濟。這裡面不見得完全是財主的欺壓,官府的剝削。也存在風雨不調,不同的田地出息就是不多。
年年的秋天,是收成的日子。皇帝卻已開始籌劃軍中過冬,今年受災的地方怎麼過冬,缺衣少食的地方怎麼賑濟。全國那麼大,每年都有受天災水患的地方,每年都有逃荒的人。附近縣城怎麼接納,怎麼開粥棚。
各地普通老百姓日常能吃到的東西,皇帝就更想嘗一嘗。看看能不能抵飢餓,能不能御風寒。
這心思他當太子的時候就有過,但他擔心派出人,明言交待帶回各地小吃,必然帶回最上等最精緻的東西,跟他想要的差出八千里。這個心思就壓回心底。
重新讓調動出來,是袁訓一行出遊。太子給皇后的信裡,把野店一個包子也寫得如在面前。皇帝直到今天,還在皇后的埋怨聲裡先行拆看她的信,就是他從信中多看到一些東西。太上皇和太后也省悟到,把孩子們的信看完,送來給皇帝也看看。
送回來的各樣東西,如忠毅侯夫人跟海邊鄰居學做的蝦醬、海鮮醬等,魚和蝦等。這哪裡只是吃食呢,分明是當地百姓的衣食來源,生存來源。
他們過得好不好,皇帝收的稅多不多,全由極普通的吃食上能看出來。
元皓送回的這當地的,最普通的,並不是大酒樓裡精心製造,比外面賣出幾倍價錢的小吃,皇帝吃得心滿意足,也得到的心滿意足。
一口氣下去兩個,從來沒撐的這麼飽,身上也更暖和。皇帝覺得這一方地面可以放心,這尋常的東西足可以過冬,抵得上一件小棉襖。
現在只差這東西的價格,和原料:面和驢肉,炭火的價格。太子信中一定會寫,別人的信裡也會寫,皇帝先不著急。
火燒吃得口乾,皇帝又吃金絲小棗。吃上兩三個,想了起來,讓人取來上貢的小棗。看一看,鎮南王送來的比上貢的小,而且酸味稍重。但酸能生津液,小呢,才是尋常百姓們吃的,街頭上隨意賣的。皇帝更加滿意。
這一方的百姓們日常有這些東西吃,身體好有力氣,就能做活。百姓們都能做活,國力就富強不是。
皇帝吩咐太監:“把餘下的收好,明天早上還是這個。”太監答應著。皇帝徐徐又道:“賞,鎮南王府古玩兩件,忠毅侯府古玩一件。”
並沒有只吃元皓送的,就忘記別的人。沒有賞太子並不是對他不滿意,是此時顯露對元皓的滿意。對梁山王府一向不薄,不給一件東西王府就會生變這話,不存在。
袁訓府上一定要賞,他是個帶路人。
……
鎮南王到太上皇宮中,太上皇、太后、瑞慶長公主和袁國夫人、安老太太在這裡說話。
加壽姐弟們不在家,瑞慶長公主多多的進來陪伴,把多喜郡主送進來,也多見加喜。
袁國夫人也是一樣的心情,時常的來見加喜,或者把加喜送進宮裡見太后。
撇下安老太太這事,袁國夫人不會做,老太太總是同行。增喜添喜也就跟進來,美其名曰陪伴加喜,其實加喜還是睡得多的時候,只是一個陪著加喜睡覺。
他們聚在一起,說的話題大多是出遊在外的人。
長公主笑吟吟:“父皇母后,又要冬天,往年加壽在的時候,總會請我和嫻表姐一同商議,說開粥棚的事情。今年加壽他們不在,粥棚也是要開的。”
太后說是,順便問下陳留郡王妃卻不在?
袁夫人笑道:“山西來的親戚要回去,她留在家裡打點送行,明兒才進來。”
太后就不再問,和長公主有說有笑的談論粥棚。
“跟往年一樣吧,壽姐兒單獨一座粥棚,佳祿也要有一個,”
長公主含笑打斷:“母后,祿二爺的人馬還在,讓她開個藥棚吧?讓章太醫開出防風寒治風寒的藥材,我問過他,他說有些藥材價格不高,管得起許多人。”
“嗯嗯嗯,”太上皇連連點頭:“這風寒一過,也是一大片的人。”
太后就改口:“佳祿給她設一個藥粥棚,加福,”說到這裡,大家一起笑,太后笑得呵呵幾聲才穩住:“加福往年從不要我們上心,只教給梁山王府。”
袁夫人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