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有。
他到太后宮中後,常服侍的宮人留下,別的人一概退下天才寶寶魔醫媽咪。
太上皇和太后歡喜異常,連連說著:“等到大家都到,再開啟箱子不遲。”又討論這一次來的信裡會說什麼。
袁訓等上路以後,安排孩子們在五天裡,往京裡寫信。說路上的風光和吃食,說他們想太后。給皇帝的信件是民俗民情。
這些信極大的緩解太上皇太后和皇后的思念,讓她們看著上一封信,盼望著下一封信。
上一封信裡的內容還記得,太上皇和太后有說有笑的聊著。
“說元皓和大魚打架,會和大魚打架了,”太上皇說最多的是元皓。太后先陪著他說外孫:“會趕海,人家是從地上撿魚,你撿過魚沒有?”
太上皇就問皇帝:“你撿過魚沒有?”
皇帝承歡:“父皇您是君王,我也是君王,但地上撿魚這事情,咱們還沒遇上過。”
太上皇更興致勃勃:“元皓!有個鄰居叫二蛋子,家裡窮,元皓好心地,賙濟他,一頓飯吃二十個飯糰子,”
對著太后比劃出兩個手指,又對著皇帝比劃,再就興致還是不減:“也只有元皓賙濟的起,”
太后是發自內心的喜歡,皇帝是發自內心的喜歡和陪著笑,太上皇撫一把鬍鬚,又憂愁起來:“元皓的錢夠不夠用?”
皇帝失笑:“有祖父跟著,還有忠毅侯在,不夠用,只找忠毅侯。”
說著話,皇后進來,見到一堆的箱子等著分東西,也十分的喜歡。皇后只想聽說說太子,太后就說起來,沒有幾句,瑞慶長公主等陸續來到,袁夫人和安老太太進來時,帶著三個小襁褓。
寶珠不在身邊,或者說有了常增喜和韓添喜以後,安老太太的偏心眼兒,一古腦兒的全到掌珠和玉珠身上。
加喜時常的要進宮看太后,有時候一住就是幾天。四月生的孩子還沒有到百天,不可能會和姐妹做知己。但安老太太又一回把常增喜和韓添喜接到身邊,進宮的時候帶上,對太后說三個孩子分不開。
好孩子和韓正經,是親戚家裡都說有出息的人,常都御史夫妻對老太太此舉十分誇讚,文章老侯夫人和老太太孫氏也沒有二話。
她們包括安老太太都是官宦出身,知道往太后常去,只是混個臉兒熟,也有意想不到的好處,對家中父兄等的幫助不在表面上,也一定不少。
安老太太又在袁夫人和太后面前早就鋪墊過話,說增喜和添喜離不開加喜,離開加喜就睡不著吃不好奶。
這恭維袁家孩子好的話,袁夫人和太后都聽得欣然。袁夫人從來是個愛做成別人的人,太后是面前奉承的人太多,不多安老太太這一個。老太太一進宮,增喜、添喜跟著來,就成了平常事情。
人到齊了以後,瑞慶長公主笑嚷著開箱子。
老王的也有,袁訓的也有,但先開啟太子所送,箱蓋上有隱語註明。
一包子信件,整整齊齊在最上面。取出來,一一分送。不外乎是給皇帝的,給皇后的,給太上皇和太后的六界之主玩轉天下。
下面是包成好些份的東西。
給太后的最大一份兒,給皇帝和皇后的差不多。太后見包裹不小,讓這就解開。
見的人驚撥出聲:“這魚太可大了,”太上皇想的最多的是元皓,樂道:“這就是跟元皓打架的魚吧?太子幫他,把魚弄了來。”迫不及待去看元皓送的箱子。
太后不許他先看:“一個一個的看才喜歡,先把太子的看完。”
這就分東西分東西分東西,皇帝在這個當口兒上,把太子的信件匆匆看上一遍,裡面寫的是當地實情。
眼角瞄到皇后把匆匆把信看完,卻是樂得花枝亂顫。皇帝有些心動,他知道太子給自己的信大多是奏對格局,給皇后的一定不是。皇帝清清嗓子,擺出當皇帝和當丈夫的威嚴,面上雖有笑,也是吩咐口吻:“皇后,太子給你的信,給朕看看。”
皇帝是九五至尊,他要看並沒有不合適。但皇后老大不情願,眸光膠著的從信上移開,跟費盡盤古開天地的力氣似的,表情上不悅已有一掠而過,眼簾垂著,把信送出來。
“這蝦不小!”太上皇和太后的說話聲裡,皇帝把信開啟,沒看幾句,皇帝笑意盎然。看到一半,皇帝放聲大笑:“哈哈,這信寫的好。”
驚動的太上皇太后急忙地問,各家女眷一起望來,獨皇后更垂下頭,心裡想著,這是給我的信,給皇上和太上皇太后的,難道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