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年後進士及第,歷任忠州司錄、典校注簿、通禮門祗候等職。正月丁父憂,鄭道傳奔喪,同年十二月,又丁母憂,廬墓終制三年。時高麗喪制紊馳,士大夫遭喪,皆百日即吉,鄭道傳廬墓三年,喪禮俱盡。
服喪期間,鄭道傳講究經籍,南方學者多從之,教誨諸弟,皆能成立。1375年,因反對權臣李仁任等人的親元反明政策而遭到流放。流放期間,鄭道傳努力進行學問研究,從事教育事業。1377年從流放地回來之後,成為了將軍李成桂的幕僚。李成桂十分信任鄭道傳,將他比作自己的張良。
鄭道傳在朝鮮的勢力極大,所以李成桂才會把這個人安插在最喜歡的兒子李芳碩身邊,就是要借這個人的力量為日後繼位掃清一切障礙,這樣的野心,明眼人早已看得清楚,李芳碩還有他的生母對這位權臣同樣極為尊崇。
李成桂建國靠的就是武力,誰手中掌握兵權代表一切,鄭道傳掌控朝中大局,軍中不少將領都聽從此人。
“舅父,如何是好。”
李芳果天生沒主意,李成桂戎馬一生,殺伐果斷,當然不喜歡這種兒子繼承自己的王位,這些兒子裡還有另外一個,就是李芳遠,當年跟著李成桂建功立業,立了不少戰功,就是前面說到的,唯一可以抗衡鄭道傳的另一股力量。
“鄭道傳有備而來,手中帶有王命,不是你我所能左右,只能先入大明朝見聖上,再想辦法。”
“也好。”
鄭道傳冷哼一聲,早就看穿兩人的心思,藉著這次之名,想要趁機得到大明朝的扶持,一旦李芳果得了王位,又豈容下自己,所以立刻去見李成桂,拿了王命乘船趕往大明都城南京,沒想到因為風浪,兩條船在水上遭遇。
鄭道傳返回船艙,裡面坐著一個人,裝扮更為奇特,不是朝鮮的裝扮,更加不是明朝的漢人裝扮,頭髮束起位於腦後,腳下穿著一雙木鞋,身形矮小,腰間確是一把長彎刀。
這樣的裝扮,讓人忍不住想起,這個特殊時代出現的武者,一心追求武道的境界,試圖透過這種方式讓貧弱的國家得以強盛,在大明的歷史上不止一次出現,東瀛浪人。
此刻的日本恰好處於幕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