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6部分(1 / 4)

小說:魂斷大明 作者:生在秋天

烏衣巷的一磚一石,都是同王導,謝安兩大家族的歷史緊緊相連的。而王導,謝安兩大家族的歷史,又無疑是同整個東晉王朝的歷史,乃至中國的整個文化史緊緊相連的。

區區一條小巷,曾經住過幾位叱吒風雲的人物。

王導,輔佐創立了有百年曆史的東晉王朝;謝安指揮淝水之戰,以少勝多,打敗符秦百萬大軍。作為一代名相,王、謝足以令後人追懷,王導,東晉王朝建立過程中舉足輕重的大臣。起初是晉室琅玡王司馬睿的安東司馬。西晉末年,爆發八王之『亂』,西晉王朝的統治一朝內土崩瓦解。王導審時度勢,認為天下大『亂』,能振興晉室的唯有司馬睿。遂傾心推奉,為之謀劃。是他勸司馬睿把都城移到了建康(就是東吳的建業,今天的南京) ,為東晉打下了立國之本。是他依靠北方士族的力量,團結到江南士族,協助司馬睿建立了偏安江左的東晉政權。他歷任晉元、明、成三帝的宰輔,用“鎮之以靜,群情自安”的方針,保持東晉的安定局面。作為晉室中興的元勳,王導功大無雙,一時風光無限。據說司馬睿登極那天居然要把王導拉到他身旁同受百官朝賀,民間更是有“王與馬,共天下”的說法,可見其權勢薰天。

這位東晉的開國元勳,他的府第就在烏衣巷。

謝安,這裡在歷史上可以比擬諸葛亮的人物,年少成名,曾隱居東山,以諸葛自喻,直到四十多歲,留給後世的成語:“安石不肯出,將如蒼生何!”謝萬兵敗被革職,謝氏兄弟再無人擔任高官,為避免門戶中衰,謝安便毅然決定出仕。昇平四年八月,謝安出任徵西大將軍桓溫的司馬,當時年已四十了。桓溫得謝安為僚屬,十分高興。對左右的隨從說:“你們可曾在我的僚屬中見過這樣有才能的人?”謝安最初官職不高,但頗有威望。曾推薦門生幾十人給田曹中郎將趙悅子錄用,趙悅子上報桓溫,桓溫讓他錄用

一半,但趙悅子認為:“當年謝安在東山時,官府名流屢次催『逼』,惟恐他不關心政局人事,今天他自己從鄉選舉士,哪裡有反而不用的道理。”於是,全部錄用。上任之初就成功阻止了桓溫的篡位之舉,太元八年更指揮了中國歷史上奇蹟般的一場戰役:淝水之戰。以8萬精兵擊敗前秦苻堅100萬大軍,從而奠定南朝300年的安定局面。在這場被認為是改變中國歷史的戰役中,謝安揮灑自如,盡顯風流。據《晉書…謝安傳》載,當淝水之戰的捷報傳來時,他正在與人下棋。看完軍書後面無表情,繼續落子。別人忍不住問他,他只淡淡地說:“小兒輩遂已破賊。”其鎮靜如此。這位挽狂瀾於既倒,救東晉社稷於將傾的人物,他的府第也在烏衣巷。

謝道韞,安西將軍謝奕之女,有名的才女。曾經用“未若柳絮因風起”來形容雪,傳為名句。後來嫁給王羲之之子王凝之,對其平庸感到不滿,感嘆:“實不知天壤之下,竟有此王郎”。成為成語“天壤王郎”的出典。

謝靈運,謝安的孫子,中國文學史上佔有重要地位的詩人,山水詩流派的鼻祖。其詩被譽為有如芙蓉出水。“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的名句流傳千年,不知傾倒過多少文人墨客。 謝惠連,謝靈運的族弟,南朝宋的詩人。當時頗有文名。

謝眺,又稱小謝,南朝齊的詩人,高祖為謝安之兄。山水詩的發展者,極負詩名。據說梁武帝蕭衍就曾說過:“三日不讀謝眺詩,便覺口臭。”唐朝詩仙李白對他極為推崇,詩文中屢屢提及,讚頌不已。後人甚至有李白“一生低首謝宣城”的說法。與謝靈運謝惠連並稱“三謝”。

王族方面,書聖王羲之名滿天下,他是王導從弟之子。作品《蘭亭序帖》向來被認為是“天下第一行書”。

王獻之,王羲之之子,亦是書法名家。有“小聖”之稱。與其父合稱二聖,都是書法史上一流的人物。

王氏中的王坦之,王徽之,王凝之也都不是無名之輩,各種故事流傳至今。

另外,當時在建康的名流還有著名的詩人顏延年、沈約、鮑照,編《昭明文選》的蕭統太子,著《文心雕龍》的劉勰,《詩品》的作者鍾嶸。成語“畫龍點睛”的主角畫家張僧繇。如果把範圍再放寬,更可以舉出數學家祖沖之,天文學家虞喜,化學家葛洪,醫學家陶景弘,哲學家、著《神滅論》的範縝以及高僧法顯等等。這些人在建康,或多或少地都會同高階住宅區……烏衣巷發生關係。

這是一個偉大的時代,如餘秋雨所說,這些人在各自的領域幾乎都稱得上是開天闢地的巨匠。在時代的風雲際會中,烏衣巷親眼地目睹了這一切。這是烏衣巷的幸運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