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所在。在文淵閣辦公的內閣成為實際上的政務決策者。 表面上,例行的政務流程似乎並沒有改變,但決策權卻出現了轉移。張居正是如何做到這一點的呢? 首先,當時的萬曆皇帝還是個孩子,張居正身為皇帝的老師,很容易影響皇帝的決策。
再者,萬曆的“批紅”是在司禮監馮保指導下完成,而馮保跟張居正關係密切。
張居正把自己的意見授意他人,寫成奏章,再由自己“票擬”贊同。幼年皇帝的批紅自然毫無問題。 就這樣,大臣的“奏章”,閣臣的“票擬”,皇帝的 “批紅”,由張居正一手『操』控,達到空前一致。他的新政也就毫無障礙地順利推進。 自明初以來,明朝的政務中心就在紫禁城這幾個地方轉換,權力的交替,左右著明朝的國運。宮闈重重之中、爭權奪權的陰謀時有發生。
透過幾代皇帝的努力,明朝曾經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政務體系,它在權力平衡方面堪稱完善。
第10卷 395章:燕王3
蕭琴顯然沒見過這等陣勢,微微楞了一下,心中正感嘆燕王府守衛森嚴,忽聽得一聲暴喝,跟著走過來一個人來,來人身高馬大正是朱高熙,他一臉怒『色』,走到蕭琴身邊衝著那名守衛喝道:“大膽,燕王府的貴客膽敢如此無禮!”
那名護衛一臉驚恐之『色』,見來人是朱高熙,慌忙雙腿跪地,抱拳道:“屬下參見二殿下!”
朱高熙傲慢的“嗯”了聲,道:“這位是我們燕王府的恩人,也是大殿下、三殿下的義弟,以後燕王府可以自由出入!“頓了頓又道:”記住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