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離開過劉秉忠祠堂。他一直叨唸的祠堂石碑上雕刻的一首詩詞,他念的聲音不大,但很念得很有激情,唸到動情時,幾乎能看他擦拭眼淚的表情。
晨光之中,他看上去六旬的年紀,但身板卻很直,他著一身灰『色』道袍,胸口的鬍鬚連通兩道柳葉眉皆白如雪,那白『色』如同沒錘鍊過後的石灰。他仰著始終揹著手站在劉秉忠的雕像前,還不時的用手撫『摸』著劉秉忠的石像。
天寧寺的人慢慢的變少了,畢竟是初春,寒意還是很濃,雖說天寧寺的景『色』『迷』人,但要人挨著凍來看風景,似乎沒有多少人能願意長時間的欣賞下去的。但那人一直都在欣賞著劉秉忠的石像,似乎一丁點都沒有感到這初春的陣陣寒意。
便在這時,忽聽的遠處有人道:“至善大師……貧道來晚了!路上遇到一點小事,耽擱了一下,還望大師贖罪!“
這老和尚真是這次封皇命趕往北平擒王的至善大師,大隊人馬尚未趕到北平,他作為擒王的領袖,一路疾馳,不想竟提前趕到了北平,眼瞧各派人馬尚未到齊,至善大師也不便行動,聽聞劉秉忠的寺廟在天寧寺,一時興起,便遊覽而來。
“道兄嚴重了,貧僧也只不過比道兄早了片刻而已!“至善大師雙手合指,轉過身來,衝著來人微微行了一禮,晨光之中,至善大師圓臉肥腮,宛若一幅” 彌勒真彌勒!“來人一身藍『色』道袍,身材魁梧,年約五旬,頜下一部長鬚,既濃又密,生得是濃眉闊口,頗具英武之氣,他的神情很冷,既沒有笑容,也無一絲動怒之氣,就只是靜靜地坐在那兒,一股淡淡的寧靜之氣便自他神態之中慢慢吐了出來,若非他腰間的一把古劍散發出一股殺氣,料誰也不會相信他便是聞名天下的武當第四代掌門松木道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天是星期天,可能會多更的,不過要各位大力支援首訂哦,訂閱才是王道嘛?明天是星期一,又到了換幫的時候,各位大力訂閱啊!
第14卷 603章:借刀殺人
松木道長爽朗的一笑,隨即望了一眼至善大師,瞧他目光仰望劉秉忠的石像,那石像高於數尺,屹立在祠堂之中,蒙上薄薄的晨霧,宛如仙人一般,看得松木心中一動:“劉秉忠區區一介草莽跟隨忽必烈多年,參帷幄密謀,定社稷大計,他的忠勤勞績,應該被褒崇。聖明御極,萬物惟新,更為難得是他還寫得一手好詞,古話說的好,文武之道一張一弛,唐朝過於重用武將,使得朝廷武將林立,弄得最後朝廷被一干武將給端了,宋朝倒是重用文人,可惜一幫庸俗的文人,整天的哀古嘆今,奈何蒙古鐵騎一來,人仰馬翻!如今聖上素有仁慈之名,卻不知文武之道,只知一味的重用文人,貶低武將,殊不知一干文成終日無病呻『吟』,只怕……?“松木道長說了這兒似乎意識到什麼,沒再說下去。
至善大師沒有立即答話,而是緩緩的收回了目光,瞟了一眼松木,緩緩道:“道兄所言極是,當今聖上重用文人,雖不至於除什麼禍『亂』,但朝廷若是長此以往,勢必會打破太祖時期創立的文武持平的局面,文人在詩書禮儀上大佔便宜,他們透過朝廷的科舉走入仕途,如此一來,朝廷沒三年一次的科舉,因為文人自小熟讀詩書,卻懂得科舉考試的路子,而武將大字不識得幾個,想走文人的路子勢必會被受到壓制,且文人在科舉佔有越來越大的優勢,大多數的武將除了爭奪科舉極少的名額外,只能透過監生、舉薦等非科舉方式入仕,一旦入仕,因為人數少、又非正途出身,在官場也飽受壓制和岐視。長此以往,武將就算不滿,也會心存怨恨之心,就算他們不暴『亂』,也不會忠心於國家,文人則透過科舉,拉幫結派也就在所難免,最終必成朋黨,這對國家最為不利!皇帝如此目光,當真堪憂啊?如今聽信了方孝孺、黃子澄一幫文人的片面之詞,便執意削藩,他們的忠心老衲自是不容懷疑,可他們只顧自己,不顧天下。只顧眼前,不顧長遠。實乃目光短淺的很。“
松木點了點頭,道:“大師言之有理,貧道也聽聞,那燕王文才武功確是乃朝廷數一數二的人物,此人酷似太祖,這些年來,他多次出塞,為朝廷著實建了不少大功,只可惜朝廷執意削藩,好端端的一個藩王,只怕要終生被囚禁了!“
至善大師卻沒答話。
松木稍微停頓了一下,繼續道:“當今聖上聖諭在外,不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