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的兒女願嫁給他。阿母只說老劉家就剩下他一人;催著他娶妻生子;他卻推脫說時機不對,磨磨蹭蹭地不肯就範,最後逼急了,竟將原本有過首尾的一名寡婦的女兒領回了家,言辭鑿鑿地說那便是自己的親女,若要子嗣,只命她守灶就夠了,自己用不著結親。荒唐之名傳遍了十里八鄉,人人都拿他當作個笑話講。
誰知有朝一日天地改換,秦始皇身死在巡遊途中,秦二世剛剛上|位便做出了許多糊塗行徑,毫無乃父風範。天底下由此掀起了壯闊波瀾,非但刑徒盡揭竿,六國舊部也紛紛起義,天下動盪。
便是在這種風雨飄搖的時候,一向遊手好閒的劉向竟默不作聲地整頓了自己的一群手下,帶著那群混子離開了家鄉,不知去向。數年後人們再聽說他的名字時,他已成了楚懷王手下,與那武信君項羽齊名的一員大將了。
武信君十分欣賞□□,和他著實是稱兄道弟了一段時間。然而兩人手下謀臣卻十分不合,總是趁機挑撥兩人關係、將對方說成是己方的生死大敵。武信君本不欲聽信,誰知在他要殺掉做幌子的懷王時,□□竟十分反對,兩人因此失和。
武信君為人勇猛,手下又多精兵良卒,貿然與他對上並非智計。然則□□夷然不懼,只憑著自己喜好做事。恰在這時,一名新的敵手撞進了武信君嚴重,代替劉向成了他的眼中釘、肉中刺——正是那從泗水縣出身、搶在項羽之前進了函谷關,佔了中川郡的沛公劉季。
武信君被這一意外氣得肝疼。懷王原下詔過,“誰先入中川,誰便是中川王”,武信君雖與劉向敵對,可是若說這亂世中能令他認同的梟雄,也唯有劉向一個罷了。這中川王的名號,要麼便是他擔著,要麼便是給劉向來做,怎麼竟落到了一個僅有著好名聲、家世資歷還不如劉向的地痞流氓手中?而剛好劉向也得知了此事,便派信使密會武信君。他自起兵始便對劉邦懷著敵意,很是搶了對方手下的幾位人才,如今雙方正是一拍即合,齊心協力,將這還未來得及釀成火候的中川王湮滅在了歷史的塵埃中。
待到天下初平,雙方的矛盾卻又變得一觸即發了。武信君執意要殺懷王,與劉向決裂。兩人在吳川、中川一帶打了近十年,□□才以一計“四面楚歌”引得楚軍失去戰役,進而親自率人追擊項羽,直至吳華江前。
□□勸武信君歸降,武信君卻朗聲笑道:“我自為霸王,焉能對一豎子垂首!”遂一拍馬頭,飲劍而死。他那匹烏騅馬瞧見主人死了,十分悲傷,竟長嘶一聲,揹著主人跳進吳華江裡,至此成就了一段傳說。
□□垂淚,傷心了數日,才在群臣勸說下登基為帝,國號立漢。後來又因聽說了項羽與其姬妾虞氏的生離死別,感念之下,做出了道“霸王別姬”的千古名菜來。
□□身上的傳奇故事,足以史官奮筆三天三夜、說書人說掉一缸茶水也講述不完。他開創的驚人偉業、提出的官僚體系、留下的教育方針,等等等等,皆是能流芳千古的事蹟。然而任憑他再如何偉大,有一件事卻是無論如何也彌補不了的——他老劉家,切切實實地是出身“草根”,並且還是草得不能再草的“草根”。
因為草根的出身,哪怕□□本人再雄才偉略,許多事情也是無法面面俱到的。□□本人是一脈單傳,本身無甚牽掛,可是偏偏老孃改了嫁,這繼父的家人、同母異父的弟妹以及老孃本身,才是最值得頭疼的。偏巧他繼父也是乖覺,言說承受不住天子的福氣,便觸柱死了。他阿母因著連生幾個孩子,總是病歪歪的,沒幾年也撒手去了,臨去前只懇求□□,看著那畢竟是血脈相連的親人份上,賜了幾人國姓。這幾位所留下的後代,並著□□本人龐大後宮所誕下的數十位子嗣,變成了劉氏宗族綿延的開端。
為保持宗族的“活力”,□□下令除封邑外,藩王諸侯不可擁有絲毫俸祿。而他又為彰顯宗族的“尊貴”,定下了“推恩令”,要求諸侯藩王儘量分攤領地,除承嗣者外,其餘須降等封爵。這樣綿延了百多年,除了如吳川王這般食一郡俸祿、卻不能插手郡中事務的藩王外,餘下的便都是如同劉盼一般,空有爵位降等相傳、最後卻連飯都吃不起了的宗室了。
——更有甚者,便如那在吳川一役中立了功的劉如意一般,因著祖上爵小,傳至如今早成了平民,連宗族祭祀時都不敢去了的。
劉頤手裡捧著一卷史書,用心認著竹簡上的字跡,聽著阿弟在旁邊的朗朗誦讀。此時距戰事平息已有四五日的時間,姐弟倆自來元都,竟也有半月時光了。然而這短短十幾天內所發生的事,卻比姐弟倆此前數年所經歷的都要複雜多變。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