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算是惹出無窮後患。”
總而言之,無論官府還是民間,何曾見過《明理報》這樣夠犀利夠勁道、雅俗皆賞、老少咸宜的消遣讀物?所以《明理報》火了,大火了。
當初創刊之際,李佑雖然計劃發行量要到達一萬份,但出於謹慎心理。沒有贈送那麼多,一開始只贈送出去六千份。後來見到需求比想象中的火爆,才把送報範圍進一步擴充套件,數量也增加到了計劃中的一萬份。
甚至一萬份還隱隱有些不夠,但出於成本考慮,李佑果斷將發行量上限定在了一萬份不動了。現在的一萬份覆蓋面已經很廣了。若繼續多印,那印的越多成本越高,但實際影響力卻沒法上漲多少,就有點不划算了。
若不是礙於“官員不得經商”的政治正確要求,他都想收費了,他相信如果即使收費,只要價格足夠低,訂閱數量也不會下降的。
哪怕每一份象徵性的收取一文錢,每期也能回收一萬個銅板。而這些銅板又可以以錢生錢,全部存到自己銀號裡,開展銀子與銅錢之間的兌換業務來盈利…可惜了,這商機只能眼看著卻暫時不能賺。
冰火兩重天,另一邊國子監真理報的處境就不那麼妙了。如果沒有明理報,真理報也許算個新鮮物事,但與明理報一比,真理報就索然無味了。
三月十七日,國子監辦報廳中,真理報總裁官石祭酒、副總裁官尤少卿、副總裁官孫御史各自坐定沉默不語。在他們中間的地面上,是堆積起來的幾期報紙。
真理報辦報廳雖然限於戶部下撥開銷,也出於被彈劾“靡費公帑”的擔憂,所以束手束腳的不像李佑的明理報那樣敢於砸錢,但在創刊起初兩期,平均每期也贈送出去了兩千份。
不過真理報是不可能一直免費贈送,至少要將本錢賺回來,不然如果被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