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竟不是奏章,天子可以想批示就批示,不想批示就不想批示,看重的地方就批示,不關心的地方就無視。在這種局面下,而群臣若要隨著天子的批示而動,那麼豈不相當於天子在輿論和政務中重新掌握了很大的主導權?
對群臣而言,民意放在嘴上須得重視幾分,其實可以不用太當回事,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但不能不把天子當回事。
有過地方官經歷的朝臣如石祭酒這樣的,此時突然想起一個詞裹挾民意。
在地方做過官的都清楚,常常會見到縉紳大戶依仗本土勢力來綁架民意要挾官府。而目前天子的這種打著聽取民意旗號下發的批示,就十足十的像是裹挾民意的做派!
堂堂一國名義上的最高統治者裹挾民意給大臣下批示,聽起來很好笑…眾臣感覺這簡直就是拿著雞毛當令箭,一時間卻想不到什麼好法子應對。
單獨是君上,可以圍攏之,單獨是民意,可以無視之,但君上加民意組合起來呢?只怕就不像以前那般好對付了。
其實群臣這點心思,說白了都是私心雜念,不好宣之於口,總不能公然跳出來說,天子你重視民意是不對的,你就是為了打壓吾輩話語權。所以半晌過去,仍沒有人主動出頭,畢竟不是生死存亡之事。
“退朝!”正當袞袞諸公還在左思右想時,聽見內監高聲喝道,天子起身離開了殿中。
群臣退出文華殿,不免交頭接耳議論今日“批示”之事。有人對胡尚書苦笑道:“大司空!這回你可頭痛了。京師街道乃多年痼疾,絕非一夕之功,誰能一時半刻就辦得滿意。”
胡尚書嘆道:“李僉憲誤我!”
“是極,若非李僉憲辦報,焉有今日之事。”旁人隨口附和道。
六百二十二章 冰火兩重天
工部是第一個,卻不是最後一個。《明理報》接下來的舉動,向京城表達了就是不走尋常路的決心。
《明理報》的第二期首頁,批評光祿寺採買用品壓榨商家、索取賄賂,京中商戶怨聲載道;第三期首頁,抨擊順天府審案進度過於緩慢,大牢中囚犯久待不決,多有拖延至死者;第四期首頁,用大篇幅繪聲繪影的揭發了某徐姓首輔家的奴僕不法,當街口出狂言並仗勢毆打良民,抹黑朝廷形象。
原來此類事情最多口口相傳,影響有限,如今卻上了發行量一萬的報紙,私論變成了公論,真真正正做到了一夜之間滿城皆知。被點到的人,至少這張體面是掛不住了。
與後面這幾期相比,第一期就捱了指責的工部胡尚書忽然覺得自己挺幸運的。至少《明理報》開張那期只說工部不作為,沒去揭老底說工部所負責營建中的種種問題,簡直太厚道了。
而天子好像得到了新玩具,頻頻在報紙上做出批示下發,給了幾位當事人很大壓力。對天子來說,這種可以擺脫官僚機器的束縛和矇蔽,可以盡情掌握主動權去追責問責的感覺確實很新鮮。
一時間朝堂上群臣側目,眾人終於可以做出確定性的判斷。肆意妄為的《明理報》果然是有黑後臺的,其實就是寶座上那一位!
但是仔細分析過這幾期《明理報》,很多人反而稍微鬆了口氣,因為縱觀這些被抨擊和指責的物件。似乎大都是李佑對頭那邊的。
這說明了什麼?這說明當前的主要狀況是李佑拿著《明理報》當做黨同伐異的工具,天子也被李佑當槍使了。若是如此,大家能夠比較放心,這種心態很微妙。不是局中人很難體會得到。
簡單地說,如果李佑自己私心作祟,扯著天子虎皮或者說利用天子做那打擊異己之事。那事情還在可以理解並控制的範疇內;假如他大公無私的主動協助天子,那才叫人緊張。這兩者之間是有區別的,是不同性質的事情。
作為一個能幹掉段知恩、能與閣老掰腕子的人,李大人當然具備黨同伐異的資格,而不被人嘲笑為自不量力。不過即便如此,許多朝臣也不想看著他繼續下去,李佑這樣的人若徹底執掌了輿論。後果是不堪設想的!
眾人不禁回憶起了上個月李大人在內外廷集議時,因為被排擠出國子監辦報廳而悲憤地踢飛朝房大門的事情。當時李大人還留下了幾句狠話——“諸公今日有所惠,下官感恩戴德,日後還要拜過諸君之賜!”
當時不以為意,只道是李佑無可奈何之下的場面話。現在看來卻要成為現實了,這《明理報》就是那李佑憤恨之下的報復舉措!
朝廷上下便有議論道:“那幾位閣老真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無過無錯便排擠李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