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部分(3 / 4)

小說:鼎宋 作者:古詩樂

的總體理念。但在常平倉上,卻已有了一些思路。

鮮于萌擔憂地道:“但常平倉還是舊法管治。守正你若不在了,又不知要生出什麼害處。”

唐瑋最近在管鄉司一攤事。笑道:“守正早有所料,所以才在鄉司另設鄉約,由鄉約諸老查問常平倉事。他日守正和我們都不在了,鄉司還是本地人把控,新來的官吏想要在常平倉上動手,就沒那麼容易了。”

鮮于萌訝然:“鄉約?京兆先生的藍田鄉約?”

王衝道:“不是一回事,不過……大義是一樣的。”

鄉約也只是王衝諸多想法中的一個,還沒完全成型,現在也只是摸索。藍田鄉約是呂大鈞的設想。與兄弟呂大防一併在家鄉施行,是以宗法重組鄉村,實現自治的一條理想之路,王衝以僰人長老在鄉司所設的鄉約則不同,更偏重於經濟事務。

讓鄉老過問常平倉事,這個思路也是南宋朱熹建義社倉所堅持的,不過義社倉只是單純的民間機構,與常平倉這種政府主導的機構有很大不同。日後鄉約還能怎麼演變,興文寨這個舞臺太小。衍化出的結果難以推行天下,卻能從中掌握一些基本的規律。

鮮于萌埋頭算了一下,皺眉道:“常平倉終歸得由官府出本錢,而興文寨……官府這邊。除了孫安撫撥下的一些糧食物資,加上官田,就再無本錢了。”

唐瑋嗤笑道:“小黑。你莫非忘了,興文寨的漢人才三年免課免差役。而僰人卻是不免的。雖然少,卻也是錢。待興文寨發展壯大。稅錢估計比內地州縣還足。”

鮮于萌轉念一想,拍著大腿嘿道:“竟忘了此事,咱們興文寨乃天下第一酷稅之地!”

這當然是說笑,不過興文寨的確特殊。主體人戶是降僰,寨子是官府建的,地也是官府組織人力開的,收稅順理成章。田地且不論,只是民戶所住的宅院,每年就有宅稅,若是臨街開店,更有市稅。而外來行商在客棧附近的集市賣東西,另加行稅。

興文寨的民戶不分鄉村城廓戶,資產是將田地和宅院一併計算的,劃分戶等也是以此為標準。內地鄉村城廓戶分別承擔的賦稅差役,便集於一身,若是內地官員來了這裡,乍眼一看,便會覺得這裡酷稅強徵到了極致。

實際僰人沒太多負擔,宅稅只是按面積象徵性地收,方圓一丈,每年一文,一座宅院一年交三十文,今年還可以以工代稅。差役更是福利,丁壯當鋪丁有收入,連健婦所作的女巡也比照丁壯標準的三分之二發放。與內地州縣不同的是,興文寨這裡一張白紙,徵稅能夠切合實際,真正落到人頭,不會因人地變動,強戶隱產,不得不向弱戶攤派。

這不僅是為設縣作準備,也是為興文寨未來的運轉提供稅源。有鄉約在,還夾雜著民族關係,就算王沖走了,新來的官員也不敢貿然大增稅額,否則必出民變。

但這裡就有一個絕大的問題,就如鮮于萌所說,興文寨要建常平倉,要維持運轉,要養官,現在的收入卻只有官田,錢從哪裡來?

當然是王衝以及其他人借的,而替代王衝出面的,便是這個“興文商行”。範小石、何廣治從成都和夔州組織來的糧食,就是以商行的名義借給興文寨常平倉。

這事在宋時也是慣例了,即便在汴梁,官府也時時向民商借貸。元佑更化時,朝廷盡廢新法,汴梁各行商賈向朝廷申述,討要開封府所借的數十萬貫債務,天下人失笑,這笑話裡藏著的,卻是宋時官府與民間的活躍經濟往來。

興文寨借了這麼多債務,又該怎麼還呢?

路子自然很多,一是免稅,二是賣地,三是給政策,比如頒佈地方法令,推動其他民戶為商行種植原料等等。

由此可觀,王衝在興文寨私心畢露。以興文寨的公權,樹立在興文寨的名望。卻又挖空興文寨的公利,轉為興文商行的私利。待興文寨發展起來,就靠這些債務,就足以將興文寨牢牢綁在興文商行的馬車上。他人想在興文寨翻起什麼風浪,除非把興文寨徹底砸爛,從頭來過。

“這樣……吃相太難看,不太好吧……”

鮮于萌再醒悟,興文寨的酷稅,不過是個幌子,立在這裡為王沖和自己等人都有份的興文商行鋪路而已,越想越覺得他們幾乎是把興文寨敲骨吸髓,他這個吃貨都覺有些汗顏。

唐瑋不以為然地道:“我們不過是防那些貪婪無度的官員,朝廷、興文寨本地人,還有我們,三方都有利,何樂而不為?再說了,我們種樹,豈能讓他人乘涼?就說興文寨以地還債,誰有那個信心,相信興文寨一定會崛起,來此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