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了韓大人,你方才說有一名兵部官員還活著?”李滄海問道。
“回大人,是的。那人乃兵部侍郎陳昂,奉聖命前去押解犯人。”韓渠說道。
“那他人在何處?”李滄海問道。
“他深受重傷,下官讓人去給他找了大夫,便火速通知了大人。”韓渠弓著身子說道。
正說話間,長安城方向又有一批手持火把之人來到。
急促的馬蹄聲塌碎了雪花,帶著一絲肅殺之氣,好似狂風一般席捲而來。
為首之人,不是別人,正是宋鯤,而他身後所跟著的,則是禁軍之力!
“聖上有旨,著李滄海火速入宮見駕,不得延遲!”宋鯤坐於馬背之上,一雙怨毒的眼睛緊緊地盯著李滄海,聲音冰冷地道。
李滄海看到兩名禁軍校尉背在身後的手中拿著鐵鏈,眉頭微微一皺,心中頓時明瞭。
‘逆鱗玄武’賊首脫逃,如此重要之事,想必皇帝已然知曉。
這宋鯤敢如此氣勢洶洶,趾高氣昂,說不得就是奉了皇帝的旨意,給他來個‘先禮後兵’。若他乖乖跟著宋鯤走還則罷了,不然就以鐵鏈將他鎖住,扭送至皇宮。
李滄海嘴角揚起一絲古怪的笑意,但又立即裝作若無其事的樣子,鄭重地道:“臣李滄海領旨!”
宋鯤似乎沒想到李滄海會毫不遲疑地領旨,他原本還想著李滄海若是有所猶豫,便以此為把柄,狠狠地羞辱他一番,可李滄海的果斷,讓他原本所想的一切,都付之東流。
“宋大人,事不宜遲,咱們這就出發吧?”李滄海翻身上馬,看了一眼宋鯤,嘴角揚起一絲冷笑,隨即調轉馬頭,使勁拍了下馬背,朝長安城方向而去。
宋鯤恨恨地吐了口唾沫,將禁軍交給韓渠,讓他帶著禁軍追捕逆賊,自己和高洛川等人也朝著長安城方向而去。
第六百六十一章暗潮湧動
大明宮,乾元殿。
李隆基臉色陰沉的坐在龍椅之上,一眾朝臣戰戰兢兢地站在朝堂之上,無人敢說話。
這些大臣本都已經入睡,可突然接到通知,立即從溫暖的被窩裡爬了起來,直到來到皇宮,才知道發生何事。
企圖造反的賊首,好不容易落網,如今竟然又被逆賊救走,皇帝震怒,他們自然也就甭想睡覺了。
“廢物!都是一群廢物!竟然能讓逆賊在眼皮子底下劫走賊首?朕要你們何用?!”
李隆基看著滿朝文武,厲聲喝罵道。
“陛下,此番交接賊首,乃是極為機密之事,若不是有人給逆賊通風報信,逆賊宵小絕不會知曉禁軍行動時間及路線!”楊國忠正色道。
崔渙聞言,立即走出朝列,道:“楊大人,聽你這話的意思,是說李滄海暗中將訊息告訴了逆賊了?”
楊國忠神色平靜地道:“崔大人,難道事情還不明顯嗎?陳大人死裡逃生,所說之話又豈會有假?”
“陳大人身受重傷,逃回之時已經意識不清,他所說之話又豈能盡信?”崔渙皺眉道。
“崔大人,你想為李滄海脫罪的心情,我甚為理解,畢竟誰也不願相信如此正直無私之人,竟然會背地裡勾結逆賊,真是知人知面不知心啊!”楊國忠說完之後,甚為惋惜地感慨道。
“楊大人!李滄海為大唐江山社稷立下如此之多的汗馬功勞,這些可是有假?我倒想不通,為何楊大人總是針對李大人?”說到這裡,崔渙停頓了一下,捋著鬍鬚,意味深長地道:“莫非,楊大人擔心有什麼見不得人的事會被他查出來不成?”
楊國忠臉色唰的一下變得陰沉起來。
“崔大人,你這話是何意?”楊國忠怒視崔渙,厲聲喝道。
“我這話中之意,楊大人必是心知肚明,又何必明知故問?”崔渙哼道。
“你……!”
“夠了!都給朕閉嘴!”李隆基突然厲吼了一聲,隨手拿起龍案上的茶盞摔在了地上。
一陣清脆的碎裂聲,彷彿九天雷震在群臣耳邊響起,眾人紛紛跪了下去。
“陛下息怒,臣等有罪!”群臣烏壓壓地跪了一地,跪在地上顫抖著道。
“有罪,有罪!每遇到事情,你們就一直有罪有罪,朕聽得耳朵都要起繭子了,可你們有哪次提出辦法,解決問題了?”李隆基怒急攻心,厲聲罵了幾句,突然劇烈地咳嗽了起來。
高力士見狀,忙走了過去,輕拍李隆基的後背,焦慮地道:“陛下,注意龍體啊!”
“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