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7部分(3 / 4)

小說:清山變 作者:津鴻一瞥

覆文很快地就到了,說這四個辦都傳不到,已經奏請捉拿糹未完待續

第106節兩省報銷案(3)

:∷

第106節兩省報銷案(3)

“這太不成話了”潘祖蔭很生氣,“奉了旨就諮戶部,請他們看管書辦,結果還是讓他們逃走。e^看這算怎麼回事?”

惇王也一個勁兒的翻白眼兒,這幾個人拿不到,自己如何到皇上面前jiāo代,“不會是戶部上下,有意放縱吧?”

“王爺見得是。”剛毅答道:“這正是有意縱放,正見得畏罪情虛。大可嚴參。”

“參是要參的,案子還是要辦,只是線索中斷,如之奈何?”潘祖蔭問道。

“不要緊,還有周瑞清一條線索。”

於是據實奏陳,指責戶部雲南司司官‘難保無知情故縱情弊’,除查取職名飭令聽候查辦以外,周瑞清既曾與崔尊彝通訊,則洪良品所參,並非無因。只是周瑞清為三品大員,未經解任,不便傳訊,奏請飭令周瑞清將崔尊彝的原信呈案,以便查核。

此奏一上,不但照準,而且因為周瑞清既有接受崔尊彝信函情事,特命‘解任聽候傳質’。這一下顯得案子又擴大了,不過周瑞清倒還沉著,看到上諭,首先就派聽差當‘抱告’,拿了崔尊彝的兩封信呈上刑部。

信裡不過泛泛通候之語,於案情無關。剛毅看完了,往桌上一丟,冷笑著說:“這又何足為憑?崔尊彝給他的信,當然很多,隨意找兩封不關痛癢的送來,以為可以搪塞得過去,這不太拿人當傻小子了嗎?”

因為有此反感,他‘一朝權在手,便把令來行’,派一官兩役去傳周瑞清。

“這就不對了,上諭是‘聽候傳質’,質者對質,是跟崔潘二人對質,此刻怎麼可以傳我?”

“是跟王敬臣對質。”派去的七品小京官說話也很厲害,“上諭並未明指跟崔、潘對質。請吧,左右‘是福不是禍,是禍逃不過。’”

周瑞清無奈,只得乖乖地跟著走。

不過,周瑞清到底只是解任,並非革職,所以刑部司官亦不敢過分難為他,邀到部裡,以禮相見,圍著一張圓桌相談,就算是‘傳質’了。

問話的三個人,預先作過一番商議,不必問崔、潘賄託之事,就問了他也決不肯說,不如側面探詢他跟崔、潘的jiāo情,或者蛛絲馬跡,有助於案情的瞭解。

這樣,問話的語氣恰如閒談jiāo遊。周瑞清字鑑湖,便稱他‘鑑翁’,鑑翁長,鑑翁短,相當客氣,周瑞清亦就不能不據實相告。他說他與潘英章一向熟識,跟崔尊彝在以前沒有見過面。只因他有個捐班知縣的侄子,分發廣西,跟崔尊彝一起在軍營裡當差,jiāo情很好。他的侄子在廣西因為水土不服而得病,全虧崔尊彝盡心照料,所以他亦很感jī其人。

咸豐十三年開恩科,周瑞清放了江南的主考,取中的舉人中,有一個崔應科,是崔尊彝的堂弟,加上了這一層淵源,才通訊認為世jiāo,崔尊彝的信中,稱他為‘世丈’的由來在此。他亦承認,崔尊彝對這位‘世丈’,常有接濟,但小軍機無不如此,逢年過節都有外官的饋贈,無足為奇。

“鑑翁,”沈家本問道,“有件事,不知有所聞否?聽說潘道由昆明進京的時候,就不打算再回雲南了,在雲南的產業都已處置淨盡,一家十三口靈柩,亦都盤迴安徽。”

“這倒不甚清楚。”

“據安徽奏報,潘道至今未歸,他是上一年十二月初九出京的,現在二月初,計算途程,早該回家。~~不知道他逗留在那裡?”沈家本緊接著說:“鑑翁跟他至好,自然有書信往來,可能見告?”

周瑞清想了一下答道:“我沒有接到過他的信。不過他一家十三口靈柩,都寄停在荊州,或者因為迂道湖北,耽誤了歸程,亦未可知。”

這話就頗為可疑,話鋒中聽得出來,崔尊彝的行蹤,他是知道的。不過,既然他不肯承認,亦就無可究詰,很禮貌地將他送了回去。

案子擱淺了。整個關鍵在崔尊彝和潘英章身上,這兩個人不到案,就是將在逃的書辦抓到了,依然無用,因為沒有對證,便可抵賴。

就在這個時候,剛毅升了官,外放為廣東的一個好缺,cháo嘉惠道。惇王和潘祖蔭到御前請旨,派朱光第接手,主辦本案。閱過全卷以後,他提出一個看法,認為正本清源,先要就事論事,查核兩省報銷案中,那一項可以報銷,那一項不可以報銷?

潘祖蔭認為這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