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阿瑪有意再開闢中路戰場,從伊豆半島登陸,這裡是東瀛腹心之地一旦登陸成功,便可威脅日本中央門戶,是日本下不容有失的。故而,要想在此完成戰略佈置,非十萬以的綠營步卒不可。
他這樣一說,李鴻章就明白了,兵源不足已經成為限制清軍取得進一步進展的阻礙了,“那,二阿哥身為人子,可有善言建策?”
載瀅搖搖頭“沒有。不滿荃帥,我於兵事一不通,愧為人子,卻不能為君父分憂。”
“貝子爺也不必自抑如此,所謂術業各有專攻,又有誰能像皇這樣面面俱到的?”李鴻章說道“而且,若說兵源不足,實在是昏話!旁的不論,僅是老夫任職的福建一省,綠營各府鎮協營,加在一起,就不下三五十萬人。而從中抽調出海的,十中無一,怎麼說無人可用呢?”
載瀅一愣,“有這麼大的差數?”
“福建是如此,兩廣、兩湖、山東、河南更是隻多不少,說省內無兵,不過是各省督撫大員有心欺瞞罷了。”
“朝廷用兵東瀛,是皇阿瑪聖躬明斷,這些人居然敢陽奉陰違?”
“楊乃武一案,朝廷數次降旨,浙江省呈報來的復奏,不還是一如往昔?”李鴻章面帶不屑之色,冷笑著說道,“要說嘛,這些人也真是該好好敲打敲打了!”
載瀅一點即透,立刻明白過來,他雖然秉性謙和,也不可避免的升起了義憤之心,“那,我這就拜摺子……”
“不可!”
“為什麼不可?難道就眼睜睜的看著他們拿著朝廷的俸祿銀子,卻於國事全無建樹?如今還將用兵海外一事,全部壓到皇阿瑪一人的肩?”
“此事嘛,若我沒有猜錯的話,只怕皇即刻就有所動作了—也正是要藉著楊乃武一案為契機,徹底整頓一下各省疲沓之風。”
“若荃帥所言不錯的話,我想,也是該到了整頓一下的時候了。”
“話是不錯,但貝子爺以為,在此事中,該當如何?”
“我不明白。”
“楊昌浚數次辜恩溺職,抗旨行事,這一次怕是難逃公道。不過貝子您在其中,不知道想要如何立身呢?”
載瀅腦筋一轉,大約猜到了對方想和自己說些什麼,但故意裝糊塗,“學生不大明白,還請荃帥指教。”
聽他換了一個自稱,李鴻章一愣之下,更覺得有些新鮮感,他一輩子沒有當過考官,對於誨人不倦最有興趣,當即也不去問這種‘學生,的自稱從何而來,主動而熱情的為他解釋起來,“皇宅心仁厚,但秉性尖刻,這一次借楊昌浚一事,有意整肅京、外各省疲沓之氣,貝子若是以為可以順應聖意,從旁踴躍,那便是大錯而特錯了!”
“…貝子請想,這樣一來,必然使您成為各省督撫的眾矢之的,現在還不必提,日後呢?該當如何?”
“那,荃帥的意思是,要我從中保全?”
“倒也不必刻意保全。皇決心已下,這一次要收殺一儆百之效,故而若是先行出頭,必為皇所厭恨;而要是出頭太晚,亦難為各省大員所諒。這其中關節,可就要看貝子爺自己把握了。”
載瀅深深點頭,忽然起身,鄭重的向李鴻章行了一禮,“多承荃帥指點!載瀅日後但有所成,斷不會忘記您的恩德。”
李鴻章心中忽然泛起一陣激盪的情緒,載瀅這樣說話,很顯然便是和自己確定了正式的關係。想來自己日後,亦一定能夠取得不弱於自己的老師的功名?這樣一想,更加不敢託大,慌忙起身還禮,“言重了,貝子爺言重了!”
二人重新落座,態度比起剛才來,又親近了很多,“荃帥,您在東瀛,雖然不必親臨戰地,但兵兇戰危,還是要多多小心啊。”
“多承貝子爺關照,老夫都記得的。”
載瀅卻並不就此離去,又坐下來,言不及義的和李鴻章聊天,最後說道,“哦,還有一件事,一次三原城戰畢,皇於李大人收發城中銀貲,繳朝廷一事,很是讚賞有加呢!”
李鴻章不知道他說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含含糊糊的答應著。
載瀅轉頭把聽差叫來,吩咐幾句,後者轉身離開,不一會兒的功夫,又轉了回來,手中捧著一個匣子,從中取出一份黃綾包裹的諭,恭恭敬敬的遞了過去,“這份諭,是我臨行之前,皇阿瑪交給我的。著我只能交給大人,旁的人皆不得過目。”
鴻章行了禮,雙手捧過,展開來看了,諭非常之短,不過幾句話而已。李鴻章看過之後,重新合,放在案,“請貝子爺轉奏皇,老臣都記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