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5部分(3 / 4)

小說:清山變 作者:津鴻一瞥

職司明白的。”

“不過嘛,”肅順話鋒一轉,又再說道,“西北貧瘠之省,皇上難得到此,總也要有一番身為臣下的表示。你們以為呢?”

彭玉麟不以為然的一皺眉,他的性情非常峻厲,心中雖有君父之念,卻並不以做臣下的就應該盡情報效為然;還不等他出言反駁,只聽朱光第說,“撫臺大人這話說得對。除卻盡孝之外,總要皇上這一次能夠開開心心的來去,方可顯出我晉省百姓的靈透聰慧,萬萬不能像咸豐七年那般,為旁的事情擾了主子的雅興。”

“我倒想到一個主意。”肅順說,“只是不知道能不能成行。”

“哦?不知道大人所想的是什麼主意?”

肅順也不隱瞞,把心中所想的這個主意拿了出來,說起來是效仿前明‘內市’之法,逗皇上開懷一笑——。

這種辦法是前明正德年間,所謂的‘八虎’為逗天子開心,而特別想出來的,古代的都城,所謂‘前朝後市’,明朝猶存遺意,在宮城後門,也就是煤山腳下的玄武門外設市,每月逢四開市,聽由民商出入,自由交易,稱為‘內市’。內市中有好幾家店鋪,不必逢四而每日可以做買賣,是皇親國戚或者有權的太監所開設,名為‘皇店’,店名頭一個必是‘寶’字,‘寶和’便是皇店之一。

正德皇帝名叫朱厚照,其父孝宗朱祐樘是明朝難得的好皇帝,惜乎短壽,得了朱祐樘之後,因為自己當年一直長到六歲的時候方始和乃父相認,故而絕不願自己的孩子遭受與自己當年同樣的苦痛(正德和其父孝宗、其祖憲宗皇帝的故事,於歷史有一點了解的讀者都知道大概,不綴),故而驕縱異常,等到他撒手而去的時候,朱厚照已經給養成了天下第一紈絝的性情。

他登基時只有十五歲,精力旺盛的邪門極了,卻並不用在正途,成天走狗放鷹,胡鬧到了極致。偏又有司禮監劉瑾等人從旁簸弄,更加是把國事扔到一邊,整天亂來。

有一天,皇帝微行,偶然看到估衣鋪在叫賣,估衣商的兩臂連扇,披了十幾件冬夾棉衣,樣子十分滑稽,不由得大感興趣。而且,聽那估衣商吆喝叫賣,聲音洪亮,聚觀的行人,爭相問價,喧譁一片,估衣商應接不暇而有條不紊,也大為佩服。一定要學來玩一玩。

於是,在寶和店特設估衣鋪,用長凳與門板,鋪成一個平臺,堆滿了太監與宮女送來的舊衣服,皇帝站在中間,頭上歪戴一頂瓜皮帽,學著叫賣估衣的特有聲調,連唱帶說,手口並用,宣傳手中那件估衣,如何價廉物美!一件唱完,搭在肩上,又唱第二件,太監便扮顧客,搶著要買。

先是‘顧客’與‘顧客’爭,到後來便是‘顧客’與‘店主’(也就是皇帝)爭。已成交了,‘顧客’忽然翻悔,故意挑剔,料子不好,顏色不對、而‘店主’則逐一分辯,最後還是不能成交,因而發生爭執。

這時候便有太監扮了‘市正’來調解,幫著‘店主’,派‘顧客’的不是,‘顧客’前倔後恭,改容相謝,自顧在‘廊下家’做東道謝罪。

‘廊下家’在玄武門的西面,是太監所開的酒家,自造不須上稅的私酒,其色殷紅,名為‘琥珀光’。這些‘廊下家’也備酒菜,也可以叫勾欄中的‘粉頭’來侑灑——當然只有皇帝光顧時,才有此特權,而所謂‘粉頭’,不是教坊女子便是宮女,一見皇帝來了,都來強拉,一隻手往西,一隻手往東,口中嬌喊:“朱大爺,我家來!”有時相持不下,‘粉頭’們大打出手,拉頭髮、撕衣服,口中什麼難聽的話都罵了出來,竟似真的一般,皇帝少不得橫身調解,而樂在其中了。

肅順和很多旗人一樣,最愛聽這樣的前朝故事,他自己讀書不多,但府中連同陳孚恩、李慈銘等幾個清客,都是飽學之士,知道他愛聽,公務之餘,便撿一些來說給他聽。肅順腹中無物,但記性極好,偶爾給他聽到了前明舊事,就此記在心中,這一次和朱光第兩個人議事,正好把這件事拿了出來。

這樣的事情,彭、朱兩個自然也是知道的,聞言各自愕然,“大人莫不是想效仿當年舊例?請皇上在太原城中做一番‘內市’勾連嗎?”

“你們以為怎麼樣?”

“行之倒也無妨,只不過,聖駕輕出,大非所宜,而且,皇上終究年輕,若是真的覺得好了,回京之後,有樣學樣的建起來,傳揚出去,於聖譽有玷。”彭玉麟的話說得很委婉,這是因為年來與肅順相處,發覺他這個人非是尋常旗下那等一肚子‘小心火燭’之物的混沌可比,雖然讀書不多,但很是明事理,而且,於自己和朱光第、翁同龢這樣的讀書人非常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