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6部分(2 / 4)

小說:清山變 作者:津鴻一瞥

職的,旁的事情不敢說,只是這份察言觀色的功夫,真正是奴才平生僅見。”崇實說,“其實,奴才總是想,若是這些人都能夠將這份心思用到正途上的話,則天下事無不可以大治的。”

“你這句話說得有大學問。”皇帝站住了腳步,抬頭看去,君臣兩個舉步行來,已經到了賢良門前,遠遠的有各部官員,或者偶然經過,或者有等候遞牌子傳見的,眼見御駕近了,紛紛跪倒行禮。

皇帝皺起眉頭,回身吩咐,“六福?去告訴他們,今個兒誰也不見,等明天再說。”說完用手一指,“崇實,你在京中多年,還從未有幸到軍機處去過吧?”

“這,不曾有過。”

“走,朕領你進去轉轉。”皇帝興致極高,輕笑著在前面引路,崇實、驚羽幾個隨後跟著,到了軍機處直廬前,排闥而入,“和你說吧,這裡朕也不是經常來,翁心存幾個,規矩太大,又是行禮,又是規勸,有時候弄得朕也沒有了心思。行啦,都起來吧!”最後一句話,是對著迎駕出來的載垣、文祥幾個人說的。

文祥碰了個頭,就勢起身,順著皇帝的話頭說道,“非是奴才等想擾了主子的興致,只是,這天下間哪有主子探望奴才的?主子有什麼事,交代奴才等去辦也就是了……”

皇帝孩子氣的一笑,“朕不理你,也不要和你說話。崇實,你接著和朕說,也給軍機處的這幾個人說說,川省任上這一年來的所見所聞?”

“是。”崇實接著剛才的話頭繼續說道,“到了咸豐八年的六月間,奴才有一天忽然想到,與其為下屬僚員所敬畏上官之為人,不如將此時此法貫徹始終,一則儘可以讓奴才不必再為一己心緒不寧而導致眾人概受株連;再則,奴才想,若是真的可以行之成文的話,必然可以使這種良好的為官風氣貫徹始終,也好免去將來有朝一日,人亡政息之弊。”

“嗯,想得倒是不錯,只不過,如何推行呢?”

“奴才想及當年皇上東巡直隸天津時,天津知府胡林翼胡大人曾經就往來應酬,各方需索不斷,以為疲命一事,以此為前鑑,並拜訪總督賢關老,王總督也深以奴才的話為然——僅以咸豐七年一年計,省內用於迎來送往的種種靡費銀兩,就超過了六萬兩之多。每月也有五千兩,每天也有近二百兩的花費,雖說都是公出銀兩,但這每日從無間斷的酒食徵逐,於己無利,於國、於民有傷,王大人也說,早應該認真整肅一番了。”

皇帝沉默了半晌,忽然抬頭問道,“王慶雲,朕記得他是道光九年的進士吧?”

“是,皇上聖記無錯,王慶雲正是先皇九年的進士。道光二十八年的時候,任職山西巡撫,在任上多有建樹,官聲遠播,皇上登基之後的咸豐三年,撿拔其做了四川總督。”

“這樣看來,王慶雲倒是很把朕的話記在心上的。”皇帝點點頭,“傳旨,四川總督王慶雲,在任上能夠知人善任,兼聽而明,並能破除情面,將省內原有種種弊政,痛下決心,加以刪改,可稱總督表率,著賞穿黃馬褂,並加賞一年俸祿。吏部加一級記錄在案,待回京述職時,酌先引見。”

“喳。”

皇帝一指崇實,“你接著說,接著說。”

“是。”崇實又說,“雖然有省內新政推行而下,但大多官員,多年來蕭規曹隨,早已經習慣了這等……”他斟酌了一下用詞,“這等官場舊有習俗,故而乍一聽聞要革除弊政,多有不滿、怨懟之聲,奴才不敢欺瞞主子,這一年來的時日中,奴才就是與這等人來回爭扯,……”

皇帝聽著他的講述,臉上的笑容早已經隱去,伸出手指,打斷了他的話,“若說往來迎送,友朋相聚,共敘離情,這也是人情之常,朕不但不會阻止,甚或會心中樂見其事。便如同當年在天津的時候,朕聽胡林翼所奏陳的事情之後,對納爾經額和胡林翼幾個人說,公務往來,以一葷兩素,米飯管夠的規程招待,若是彼此同鄉、同年,以私人宦囊邀請過府,彼此饋贈,朕絲毫不會過問——事後朕想了想,覺得這裡面有一個很大的麻煩,你們可知道是什麼?”

“臣斗膽揣測,聖心憂慮的,當是如何劃清這其中的界限?”

皇帝輕笑著搖搖頭,“你沒有聽懂朕的話,”他說,“界限是再清楚不過的,若說天朝的官員,連私情與公事都不能分得清楚的話,又要來何用?朕覺得不妥的是,直隸一省,密邇京師,往來官員,迎送之間終究是有跡可循。但遠離帝都千里之外的省份呢?例如四川,例如雲貴,例如陝西、例如兩廣、兩湖之地,從咸豐三年之後,也只有上一年這個奴才進京的時候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