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1部分(2 / 4)

小說:清山變 作者:津鴻一瞥

附近森林中的番人槍手射殺,僅1華人水手僥倖逃走,後經商民協助,乘船至打狗報案。

英國副領事賈祿接報,立即函請臺灣道臺就此事進行嚴格究辦,並通知在打狗停泊的英輪“科摩輪”號駛往出事地點進行救助。臺灣道臺吳大廷得知此事後,命令鳳山縣令及南路營參將一同前去查訪,但參將會回報說道:“生番行同獸類,不可理喻,且該處樹林叢雜,生番匿跡放槍,特其長技,難以用兵”,希望就此息事。英國人自然不肯,科摩輪號艦長布洛德立即決定啟航前往出事地點,希望贖回或未遇害的船員。3月26日,該船到達現場,英軍剛剛登陸,即遭到來自附近叢林的猛烈槍彈襲擊,他們不願冒險前進,只好退回船上,發炮轟擊隱藏在叢林中的生番之後,悻悻而歸。

一直到四月二十二日,駐京的美國公使館方得到確切訊息,一時‘西情譁然’,向總理衙門提出照會,要求嚴辦此案殺人罪犯,並防止類似事件發生,確保臺灣沿岸往來船隻的安全,最後特別宣告即刻通知美國艦隊司令派遣兵船前往臺灣,商同該處地方官府查辦。

奕是管部的大臣,接到美國政府的照會之後,即刻向皇帝做了奏陳,在他以為,皇帝於這種刑名之事,非常重視,特別是針對有洋人被中國方面戕害的案子,更加用心,定會拿出一個令各方都滿意的結果,不料事情完全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之外,“臺灣之地,王化不及,出現如此悖倫之事,固然是人情之傷,但也難以避免,著總署衙門剴切宣喻朕意,並詳加撫卹,以慰死難。”就這樣輕飄飄的放了過去。至於美國人在照會中提出的種種要求,更是一個也不準

奕大失所望,更莫名其妙,他掌管總署衙門多年,於國際公法也是很有了解的,皇帝這樣的說話,分明是給人一個‘臺灣乃大清政權不及之地‘的惡劣印象,若是西洋各國藉此為口實,行以代管之實,到時候大清方面失卻禮法依憑,又當如何?

他以此立言,坦誠心中所想,不料更加觸怒了皇帝,“呸”他惡狠狠的啐了奕一口,“你聽聽,你說的這叫什麼混賬話?什麼叫代管?臺灣是我大清土地,多年以降,政通人和,臺灣百姓深受天朝豢養之恩,心向朝廷,又如何輪得到洋人來代管?西洋各國終究是文明之邦,又豈會有甘冒國際法之準則,插手別國所屬之地的劣行?再說,即便有人敢以此為立言之基,也要估量一下,我大清十餘年來大興海軍,炮艦兵船橫亙海上,又豈是吃素的?”

奕無可奈何,懷著一肚皮的疑惑,轉身下去,自去向美國公使曉諭皇帝的詔旨不提。

皇帝也很覺得苦惱,臺灣之事便如歷史上真實發生的一樣,出現在它該出現的程序中,羅妹號不過一個引子,自己故意不理,也誠然是有意要留人以口實,yin*東洋小國起覬覦之心,到時候,他們不動手則罷,一旦敢於興兵犯邊,就要施以雷霆,徹底而永遠的解決掉這個心腹大患只是希望日本人不要辜負了朕的一番期望啊

而第二件事,則是日本使者渡海而來,為增進兩國貿易,向中國提出仿效英法等國前例,利益一體均沾。

奕提出此事,皇帝呲牙一樂,“日本人也要增進兩國貿易?他們有什麼可以拿出來和我大清交往的?一個百姓連姓氏都沒有的國家,居然也要和我大清文明之國互利有無?簡直是笑話你去問問他們,他們有什麼是朕沒有的?貿易之事,一概不準朕既不要日本人的貢奉,日本人也休想從中國得到任何東西”

“這,”奕幾個面面相覷,他們不知道皇帝的火氣從何而來,自從咸豐二年之後,皇帝對於四海而來的各國夷人都是抱著撫遠懷仁以待,多年以下,深得列洋之國的崇敬之意,怎麼到了日本這裡,就是這樣一幅態度呢?“皇上,臣以為,日本之國固然形同野獸,但正因為如此,方才需要我天朝傳以教化、文明……”

“奕,你這是在質疑朕的決斷嗎?”

奕大驚,趕忙跪倒碰頭,“臣弟不敢”

“你最好不要敢”皇帝冷酷的說道,“若是別的國家也還罷了,只有日本國,總署衙門下去派人告訴日本來使,朕連他們的聲音都懶得聽到,從哪裡來的,滾回哪裡去今後凡是我大清國土,皆不準日本人停留駐足,另外,行文各省,有敢於容納日本人靠海停留的,一概撤職查辦”

“皇上,行此非刑之法,臣只恐天下人難以料理啊?”曾國藩終於忍不住了,大聲從旁奏陳,“日本國人與我天朝無傷,似乎不宜如此嚴苛以待啊”

“此事毋庸議。”皇帝管自起身,作勢欲走,又站住了腳步,“朕可告訴你們啊,朕最恨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