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字一個字的說,“急流勇退。”
一句話出口,滿座皆驚年羹堯的酒意漸濃,不免心中動怒,正要行諸表面,突然醒悟過來,“楊先生,容我好好請您。”
“不敢當,大將軍有酒了,明天再談吧?”
到了第二天,年羹堯特意多留了一天,專程拜訪楊介中,請教他昨天說的四個字,有何依據?
“大將軍以為恩眷如何,是盛還是衰?”
年羹堯沒有想到他會這麼問,楞了一會兒他說,“這我就不知道了,只覺得看不出來而已。”
“怎麼會看不出來?只是大將軍不肯細想而已。”
“倒要請教?”
“大將軍請想,年近歲逼,雨雪載途,此時入覲,是不是一件苦差事?”楊介中說,“何不等到來年春天?”
年羹堯恍然大悟。眼下確實沒有什麼必須要皇上面授機宜的大事,如果是尋常述職,則以皇上過去無微不至的體恤,料事深刻的性子,一定能夠想到時入冬令,雨雪紛飛,正是行旅艱苦之時,必定會等到來年春天,再行進京,於此可知,恩眷確實已經有了轉衰的跡象。
不過年羹堯還是不大當回事,他自問在手中握有一道可以用來保命的‘丹書鐵劵’,殊不知更速其死
這份所謂的丹書鐵卷是當年他出京之前皇帝手諭的一份密旨,大約的內容是說,青海用兵,是先帝生前最後一件大事,如今羅卜藏丹增猖狂作亂,果如先帝所料,非徹底敉平,不足以慰遺志。年羹堯受命料理此事,責任甚重,為專其成,特授非常之權,倘或軍前有人作亂,不問身份,便宜處置,事後奏聞。
這樣的一份手諭本來是皇帝暗示他以九阿哥胤禟亂性不法為由,臨時決斷的詔旨,不想年羹堯居然以這樣的一份文字作為保命的本錢?楊介中知道年大將軍命不久矣,藉著年關將近的機會,脫身而去。
年羹堯不以為意,繼續上路,到了保定,又出了一件事。直隸總督李維鈞是他的好友,李維鈞的兒子李宗渭在西寧候補,也很得年羹堯的賞識,兩家人的關係幾乎已經到了福禍相共的地步。
李維鈞給年羹堯出示了一份硃批的奏摺,再一次讓他看到了天威不測的危機。
原來直隸有個道員叫宋師曾,是年羹堯親信的舊部之人,上年在直隸虧空了四萬七千兩銀子的公款,為人參劾革職,本來應該抄家賠補,恰好年羹堯進京,就在皇上面前為宋某人求情。
當時年羹堯正是紅得發紫,這樣的小事自然一求就準,於是皇帝傳喻給直督李維鈞,限令宋師曾在三年之內還清虧空,到時候具折陳報——意思是虧空一旦還清,就可以讓他官復原職。
四萬多兩銀子實在不是大事,宋師曾有李維鈞的幫忙,一年之內就還清了,於是李維鈞遵照當初的諭旨,上了一道摺子,除了說清情況之外,另有為宋師曾乞恩之意。
皇帝在這份摺子上長長的批了一段話,一開頭就提到了年羹堯:“為宋師曾乞恩,系爾之意見,抑或出於年羹堯之意見?若系爾意,朕即施恩,若系年羹堯之意,朕斷不肯施恩也”
接下去又說年羹堯‘居心不純’,常有‘舞智弄巧,潛蓄攬權’之意,接下去才說李維鈞‘爾之獲蒙知遇,特由於朕之賞識,自初次召見時,見爾藹然有愛君之心,見諸辭色,所以用爾,自用之後,爾能盡心竭力,為國為民毫不瞻顧,因而遂取重於朕,又豈年羹堯所能為政耶?’
皇帝話中的內在含義很深遠,大約的意思是說,讓李維鈞能夠擔任首告之員,把和年羹堯多年往來,心中所知其種種不法情事一概托出,給自己一個處置年羹堯的口實,才是任事之能臣、忠臣。
不過李維鈞大約是沒有領悟到皇帝的這番意思,又或者是領會了,也沒有當回事,不但將奏摺出示,而且勸年羹堯,不妨做及早抽身計。實在不捨得祿位的話,也要做一件皇帝一直想做而不能、不便做的事,以為固寵。
年羹堯全然不聽,“那件事如今要做已經稍嫌晚了,倒不如留著那個人,做個制衡之計。”
李維鈞聽他居然想用九阿哥來挾制皇帝,這是一步極危險的舉措,因此勸他慎重。年羹堯不聽,認為皇帝恩眷雖已變衰,看在以往的情分上,總能夠允許自己做一個富家翁吧?
入京之後,年羹堯大倒其黴,皇帝根基已穩,就開始有時間,有能力來調理這幾個幫助他的舊臣子了。(這後面的內容,是很多讀者都知道的,不綴。)
年羹堯被禍之慘,之快,都是很少有的,這其中的原因有很大一部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