肅順眼睛一轉,想到了一件事,“琴塢老弟,你如今是七品知縣的,可是?”
“是。”
“以七品小吏,驟然升遷四品知府,非是易事,錯非有大功勞,能夠入得皇上青眼……”
屠卓趕忙起身,湊到了他身前,躬身行禮道,“一切還請大人示下。”
肅順微笑著,把嘴巴湊近到屠卓的耳邊,嘀嘀咕咕的說了幾句,後者驚訝的瞪大了眼睛,好半天說不出話來,“只是……大人,這樣行嗎?”
“事在人為。只要你想做,還有個做不到的嗎?”肅順瞪了他一眼,“這件事做到了,本官保你換頂戴!”
事情當然很難辦,屠卓一邊嘬著牙花子,一邊心裡想主意,“請大人容卑職數日,如何?”
“不急,不急。”肅順笑著拍了拍他的肩膀,對他說道,“數月前本官回京述職,皇上對我說,今年不提,明年ūn天,皇上怕是要有西巡之意,只要到時候能夠辦好了,此事就沒有什麼很大的問題了。”
屠卓計算了一下,明年ūn天,還有三五個月的時間,應該是來得及的,當下一諾無辭,“大人放心,到時候,卑職一定做得妥妥當當,讓大人放心,皇上滿意。”
十一月十七日,肅順的官轎離開澤州府,直奔太原府城而來,行到半路上,見到朝廷明發的邸抄,內中說,“恭親王奕自入朝以來,國事繁重,日夜勞,月前偶感風寒,致以洩瀉之疾,……,經朕多方慰勸,奕自感體勢日衰,難堪大用。……朕思奕未及而立,壽數仍在長久,未必可竭澤而漁,故而暫免其差事,在府中將養身體,一待病勢緩和,康健如昔,當再復起用,為國出力。”
雖然上諭中的話說得冠冕堂皇,但奕被去職的真相,還是逐漸在京中流傳了開來,任誰也沒有料到,他會做出這樣的醜事來,一時間京中清流口中不言,但心中,都是大大的瞧不起恭王府上下了。
肅順身在山西一府,訊息略顯閉塞,這時候也顧不得打聽,更加無從打聽,他忽然又想到今年五月間,皇帝將自己貶謫出京之前的一番關於未來三年內,會把京、外各地官員中的那種疲滑、貪墨之風徹底的煞一煞的說話,心中一動:這一次山西之事,不會是皇帝要開始動手的前奏吧?
有心問問李慈銘兩個,商議一番下一步的對策,皇帝當初的話言猶在耳,時機未到,怎麼也不敢開言詢問——還是先辦好了這一次山西糧庫貪墨虧空的案子之後再說吧。
路上再無耽擱,到了府城太原,自從十二天前,朝廷的諭旨到省之後,吳衍大大的慌了手腳:皇上這樣做是什麼意思?給自己留一線生機嗎?那為什麼還要讓黃宗漢查抄封存前任巡撫陳士枚的府邸?百思不得其解之下,也顧不得旁的,先把晏端書、和端、廉敬幾個人找了來,商議對策。“列位以為,此事該當如何料理?”
晏端書嘆了口氣,說道,“糧米虧空一事,我早就說過,是做不得的。如今怎麼樣?”
“呸!”廉敬用力啐他,“早說?早說什麼啦?你沒有接銀子嗎?那十一萬兩銀子,不是落盡你的口袋中去了嗎?你河南老家,不是也又建了三處大宅子嗎?”
“算了,算了。”和端做好做壞的勸解,“現在說這些沒用的做什麼?還是想想怎麼解決此事是上策!若是等到潘伯寅和肅雨亭到了,大家還拿不出對策來的話,就讓人家一鍋煮了!”
眾人不好再爭吵,開始思量對策,“不如這樣吧,”吳衍說道,“咸豐六年之前的,全數以上官所差為名,抵擋過去,之後的嘛,就以省內連年豐澤,百姓捐售米糧之情不可阻攔,以致省內各處糧庫豐盈,新收之米無可存放,不得不以新代陳為由立言。諸位以為如何?”
晏端書認真的想了想,“倒也可以。不過,這樣一來的話,有兩處麻煩……”
“那兩處?”
“第一嘛,只怕就要捨棄勿齋老了。”
在坐幾個無不苦笑,不知道該說晏端書是忠厚好,還是糊塗好!自己都要保不住命了,還要顧念旁人?吳衍問道,“那,第二呢?”
“第二便是本年山西省內流民逃荒之事,與前言不符,一旦朝廷捉住這樣的錯處,怕就是鐵案如山了。”
吳衍深以為然,確實,既然要供稱說省內糧庫充盈,新米無處存放,才以新代陳,售賣舊米的話,又為什麼會有人逃到澤州府去要飯?只憑這一點,就可以揭穿眾人的謊言,到時候,再砌詞說旁的,就全都來不及了。
“那,以彤浦老弟之見,該當如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