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部分(1 / 4)

小說:清山變 作者:津鴻一瞥

除了這些原因之外,從雍正年間開始的,對於各省書院建設的問題被皇帝高度重視起來,不論是直隸的蓮池書院,江蘇的鐘山書院,浙江的敷文書院等,都是極大的起到了教化萬民之用。

但這些書院更多的建於南方文風昌盛各省,西北邊陲省份也有,不過很少。而且西北之地,地廣人稀,做父母的,沒有什麼jīng力和時間,把孩子送到距離家中千百里之遙的書院去讀書,自然也就造成了文風不暢的主要原因——試想一下,連讀書認字的人在省內都寥寥可數,又怎麼可能會出現一位大魁天下的狀元郎呢?

有鑑於此,袁甲三認為,應該在全國範圍內,大力提倡興建書院,不論是如蔡世遠主持的鰲峰書院般的以探討理學為主的,還是如阮元建立的杭州詰經jīng舍和廣州學海堂那般:“……選高材生讀書其中,課以經史疑義及xiǎo學、天文、地理、演算法……”的;又或者成立最最普遍的,講習制義為主——這等書院,就和官學沒有很大的區別了。

這篇摺子皇帝大為重視,他是來自後世的,很清楚的這等,到鹹同年間,中國人的識字率尚不到40。也就是說,國人中的一大半都不識字,這樣怎麼行呢?

回憶了片刻,皇帝問:“你這篇摺子中所言及的,在十八行省之中各自設立官學,本是教化萬民的無上良法,只是,這其中耗資靡費,你想過沒有?”

“臣以為,官學成立之後,百姓得chūn風沐雨之功,非是銀錢所能衡培。”

肅順在一邊撲哧一笑惹得兩個人同時向他看過來。他嚇了一跳,皇帝的脾氣他很清楚,議及正事的時候,是不容旁人在一邊有這等近乎狎侮之聲的。

不過他很聰明,趕在皇帝動怒之前,先說話了:“皇上,奴才以為,袁大人所言,不過是書生之見也。”

果然,皇帝和袁甲三都以為他是在隨同一起論及正事,“哦?”皇帝是很奇怪的神sè:“你這話怎麼說?”

順心念電轉,有了初步的奏答:“奴才職分是管著戶部的,近年來,戶部銀庫確實存下一點銀子,也引得各方伸手,人人要錢。便如同是袁大人所說,在各省成立官學吧?一處官學,不論是承建、施工、聘請夫子,不論哪一方,都是要大把的銀子huā出去,而且,奴才以為,為這樣的事情huā錢出去,還是見不到成效的。故而,奴才對袁大人所說,不屑一顧。”

“袁甲三,你聽見肅順的話了?他是戶部尚書,為國掌管度支大權,雖然是尺寸所見,也不能說沒有一點道理。你說呢?”

甲三早就猜到,皇帝找自己來,一定是就摺子中所陳言的內容做一番研討的,所以也早有準備,當下很從容的碰頭答說:“臣想,在各省辦官學,本來也只是權宜之計。是為了告知百姓,朝廷興教修文,有教化萬民之願。至於各省cào作之中,除了藉助官學,使那些鰥寡孤獨之家的幼童能夠有一個讀書之所之外,其他的地方,不如行以sī學。”

“嗯?”

“臣是這樣想的……”

第15節咸豐南遊(11完)

和袁甲三、肅順就官辦還是民辦書院的問題商討了很久,皇帝終於有點厭煩的擺擺手:“都不必說了。此事事關重大,等到回京之後再議吧。”才算中止了這一次談話。

“今天時辰正好,你們兩個就不必趕回去了,留在行宮,陪朕一起用膳吧。”

肅順和袁甲三大大的愣住了。呆了半晌,才跪倒謝恩。

皇帝賜食,在臣下是極大的榮譽,從咸豐登基以來,起居注上記載的,也只有道光三十年的冬天,有一次留曾國藩在養心殿東暖閣賜食的記錄,除此之外,再也沒有第二個人能夠享受到這份殊榮了——就是以肅順的帝眷,也只是皇帝賜宴,由他帶回府中享用而已。

這倒不是皇帝捨不得一飯之恩,主要是他的xìng格與別不同。到這個世界快三十年了,旁的生活習xìng都能夠隨bō逐流,只有用膳的時候,還是習慣和同桌人說話。偏偏不論是曾國藩、李鴻章之流的道學家,還是肅順這樣的奴才,都是秉承著聖人那一套禮法行事。

用餐的時候講究‘席不正不坐,食不言’的古訓,一頓飯吃下來,倍覺得冷清尷尬。皇帝若是說起什麼,做臣下的不能不介面,只不過看他們那滿臉尷尬的樣子,皇帝也不好強人所難——還不如自己一個人吃飯呢。

皇帝無比沉悶的用過了一頓午膳,心中有點後悔:不應該把袁甲三留下來的,nòng得自己有一點huā哨的心思,都不好當著他的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