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部分(3 / 4)

小說:清山變 作者:津鴻一瞥

理。”

“那怎麼辦呢?”

“請大人改日到皇史宬,將奏摺的抄本取來,再看究竟了。”

第156節厘金之設(2)

歷朝奏本,皇帝實錄、聖訓、詔旨都存放在南池子大街南口的皇史宬,如需呼叫,查閱的,需要事先請旨,到軍機處領來牌票,然後才能到皇史宬中的配殿,找尋相應的資料。

肅順帶著戶部隨員,園子到了紫禁城的南角,進到皇史宬,找來值日的司官,出示牌票,司官姓周,知道肅順是皇上面前最得寵信的大臣,又有公事在手,執禮甚恭,“大人,不知道要找那一年的卷宗?小的給您去找?”

“乾隆四十三年,八月,來自甘肅布政使董浩董大人的奏摺。你去給我找找看?”

“是,是,是。請大人到簽押房中稍候片刻,小的馬上就去找。來人,還不給大人奉茶?”

肅順在簽押房中喝茶坐等,周主事帶人進到偏殿之中,這裡到處都是整面牆高的碩大書櫃,每一扇書櫃上,都寫明瞭分類、年份、日期。

翻找了片刻,終於找到了所要的奏摺——當然是抄本——《為省內稅課不足,奏請開辦捐納,奏請皇帝事折》。取出來交給肅順,他先展開來看了幾眼,頁面已經發黃,字跡卻清晰如昨,“……查甘肅稅課,除牙貼等項外,有商畜二稅,內有過稅、坐稅之分,過稅乃系販往外地貨物應納過路之稅,坐稅系置買別地貨物到店發賣——亦即為落地稅。……”

太多的內容來不及細看,肅順把奏本交給隨從,站了起來,看著周主事為了翻找奏本弄得滿頭滿臉的灰土,倒像個煤店的活計的可笑樣子,心中一動:“周大人,此番多多費心了。”他很客氣的說:“老兄在這裡幾年了?”

“五年半。”

“那,歷俸也該滿了吧?”

主事答說:“一時沒有缺可以升轉。”

“外官呢?”

“這,……”周主事似乎有點不知所答之勢,但突然很快的說,“這還要請大人栽培。”

“好說,好說。”肅順展顏一笑,“老兄缺份苦楚,皇上早有所知,等過上一段吧,功德圓滿了,我替老哥想想法子。”

周主事自然是喜笑顏開,口中答謝不絕。

肅順在皇史宬盤桓了一會兒,起身回府,把奏本交給龍汝霖和黃錫觀看,這份摺子的內容分為兩部分,一方面是將甘肅省內每年稅課不足的情況向皇帝做常規的奏報,請求皇帝下旨意,加徵商稅,以充軍用;一方面是奏請開捐納,所充款項,用於甘陝回亂戰事。

乾隆四十年以後,皇帝的性情變得驕奢陰逸,百姓長居水火之中,各地民變不止,以福康安為首的一干大臣像是救火隊員,忙得不可開交,偏偏數次南巡,銀子花得如泥沙一般,府庫根本支撐不起浩大的戰事,因為這樣的緣故,董浩上了摺子,請旨朝廷開捐納之門,以填充國家之需。

摺子中的內容從順治六年,戶部為彌補歲費計,遂奏請開監生吏典承差等援納開始,旁徵博引,洋洋灑灑,羅列大觀。董浩在摺子中說:‘捐納、捐輸之法,本為以官爵封典為賞,以向小民、官吏吸收錢粟,以供歲用,此本漢代納粟拜爵之遺制,非我朝獨有。’

‘聖朝開國之初,為網羅民心計概廢明季之三餉,並蠲免各地錢糧甚多,然其時正當草創,百事待興,焉可令國家歲入常有入不敷出之窘?是故,世祖章皇帝……給內外僧道度牒,並準徒杖等罪折贖。怠之康熙十二年後,三藩之亂興,為用兵籌餉,乃又開捐納實官之例,至今已有百年矣。’

在此次就捐納之事奏請皇帝,並請旨在甘省試行的摺子中,董浩說,“臣午夜思維,唯有各省報捐監生一項,若稍稍通融辦理,尚可計日得有一百數十萬兩,以濟目前需要,臣差常例,外省報捐監生,繫有藩司上兌,先給印收,會諮戶部、國子監填照,發至本省換給,輾轉之下,每至經年。是以各省捐生,每有託親友在京報捐者,皆為得照迅速。”

董浩提出一個辦法,就是請飭戶部、國子監,先以‘空白部照交發各省藩司,俾捐生可以隨捐隨領部照,’這樣一來的話,則各省皆可以‘酌為就近辦理,以為集腋成裘之計’。

以國家用度之緊張,戰事之頻密,董浩這樣的一片摺子本來可以大獲帝心,從而推行各省就近辦理捐納之事的,事情壞在他在摺子中提請的增加商稅一節。

有清一朝,商稅極低這就導致朝廷的財政稅收有一個極大的缺失:沒有擴張性。不能驟然用之增加臨時收入,因而補救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