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鴻章在一邊嘻嘻一笑,介面說道,“這話倒奇了。兩國交往,公正是為第一要素,怎麼,難道就只有貴國能夠提出要求,我方應承;轉而輪到我國提出要求,就一概不準了嗎?”
他這樣帶有幾分痞子氣的說話自然難不倒伯明翰,後者笑了幾聲,口中答說,“請原諒我的失禮,難道這一次的修約之舉不是因為貴國與美國簽署的條約中‘應俟十二年後,兩國派員公平酌辦,又和約既經批准後,兩國官民人等均應恪遵。’之語,援引而來,方有今日兩國之會,不論是當年簽署之《江寧條約》還是貴國與美國簽署的《望廈條約》,均無中方主動提出修約的相關條文,故此,貴國提出的理由,實在不能稱其為根據的。”
李鴻章給伯明翰駁得張口結舌,好半天的時間說不出話來,容閎在一邊坐著,也真的替他覺得尷尬,李鴻章不是這方面的長才,又天生的料事太易的性子,本是想在人前出出風頭,不料給人家全數駁了回來,看他面紅耳赤的樣子,實在是天下難有的奇窘。
徐繼畲說道,“關於修約之事的源自,專使先生代表貴國第一次和我國進行商談的時候就已經談及,此時就不必舊事重提了。還是談論一下我們彼此都仍舊在糾結不開的問題吧”
這樣的一番話出口,總算緩解了李鴻章心中的尷尬,他向徐繼畲點點頭,默然的表示自己的感激之意。
到了鐵路開工大典舉行之前的六月二十,中英兩國參與修約商談的代表都給這似乎永無休止的談判弄得人困馬乏,奕即使保養的極好,年輕人底子強壯,也大感吃不消,更不用提徐繼畲那般望七老者了。每天早上起床,只要想到還要和英人打口舌官司,老人只覺得腦地都疼
不過,雙方修約之舉也不是沒有一點成效,對於英國人提出的七項要求中的四條,中方都給予了很肯定的答覆,分別是,第一,允許英國商人,教士往來於中國沿海、內地省份,各地官吏不可阻攔。
第二,英人為禮法、商貿糾結,意欲面見中國地方大憲呈訴的條款,中國方面答應,地方督撫需在三日之內給出明確答覆,能夠在省內處理的,在省內處理,實在關礙太大,督撫無權做主的,可以到京中有司去呈訴。
第三,關於英人提出的,要求大清朝放開邊禁,允許中國人到英國務工一節,奕也原則上答應了下來。不過此事不是現在就可以決定的,要等到回京之後,奏明皇帝,並選派有司和英方做進一步的溝通,妥善擬定華工出洋辦法,及在英國利益等等細節問題。
最後,中方答應英國,在五口通商口岸所轄外海,調派兵力打擊海盜,以保障英國及其他西方各國商船不受海盜滋擾。
英國人最關注的鴉片合法性問題不用談,另外一條,英國商人運送貨物經過中國內地時的各地關稅問題,中國人的態度極端堅決,答覆只有一句:“關稅乃是我國海關自有主權,不能容外國人插手其間。”就將伯明翰的所有答對全數堵了回去。
伯明翰實在不願意再為這樣的事情和中方爭吵,左右也不會有任何的效用,不如就將談判最後的結果帶回國去,一切,都由首相大人和外相大人決定吧。
第147節橫生枝節(1)
九州清晏殿中,皇帝叫大起,第一個出列奏答的,就是剛剛散館,考取了直隸道御史的楊維藩。咸豐二年楊維藩入春闈,皇帝偶然動了遊興,到貢院走上一遭,連他帶吳可讀等人的五魁破天荒的改為白天揭曉,等到殿試完畢,他考中二甲第十三名,入館三年,考中了御史臺,分發到直隸道。任職柏臺不足一月,居然就上章參核奉旨到天津巡視、整頓綠營兵務的曾國藩
曾國藩和僧格林沁到天津走了一遭,一個負責整頓綠營兵務,一個負責旗營駐軍,僧格林沁還好,旗營兵務固然糟糕,但旗營兵士細數起來,哪一個的祖上都戴過紅頂子,所以他在處事的時候,總還要顧忌一二。
而曾國藩所要整頓的綠營就不同了。綠營兵士大多也是子承父業,祖輩當兵,正如他在給皇上上的摺子中說過的那樣,士兵毫無羞恥之心,更無袍澤之義,從一件小事可見端倪。
上一次皇帝巡視天津楊村綠營駐防之後,為兵勢之疲弱令到皇帝動了怒氣,把提督奕山,總兵官長瑞拔翎摘頂,押回京中待勘,天津這邊的兵營,由柏葰舉薦,改派吉林將軍成祿接任。
成祿這個人糟糕透頂到營中的第一件事就是立威,立威要有名目,偏生楊村駐軍自皇帝巡視之後,知道所操演的兵法全然無用,連帶著奕山也獲罪匪淺,這一次換了新的上官,不知道又會有什麼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