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部分(2 / 4)

小說:清山變 作者:津鴻一瞥

,……所有望風而投者,收編之後,以旗色區分標示,因用綠旗,故而得名。綠林充盈之兵,皆為漢人;統率之弁員,則為滿員。我世祖章皇帝聖心仁厚,為統御四海,更以天下為公計,將前朝所遺舊法大加損益,不論制度、組織、系統、形式,皆承襲前朝之鎮戍軍而來。”

“……明代北方邊塞,有著名之九邊,沿海區域,有七鎮駐防,其設重兵防禦,亦並嚴密而持久。鎮戍軍的要義,即囤積大兵於邊防重鎮,用以兼顧四周所轄區域房屋,鎮戍軍的單位,即是以此種軍區首要駐所為一鎮,統帥成為鎮總兵官。軍權集中,地位尊崇。”

“一鎮中次要關隘要道,常置相當兵力,各由副總兵統領;再次要地區,分設參將,遊記,帶相應兵力,以為防守。如此上下面制周密,彼此應援靈活,最大功能,在於平時駐防,以逸待勞。再加諸鎮之間左右呼應,聯絡聲勢,實能使廣大邊防區域貫串一氣,九邊要塞,東西橫亙數千裡,全在此種完密防守體系而得以防守。”

“清承明制加以變化,將鎮戍軍制推行於全國,將綠林編組,分配在全國各地永久駐紮,水陸設鎮,達七十處左右,成為全國定製隊伍。”

“綠林之分,一依明代鎮戍軍,以領兵主帥與所任防區為標準,一鎮之下劃分為鎮、協、營、汛四類。歸於總兵統轄、綠林最高將弁職務為提督,以下依次分別為總兵、副將、參將、遊擊、都司、守備、千總、把總和最小的外委——只有這最後一職是我朝所獨有,其餘之數,全部仿效前朝舊制。”

“綠林武職官員依照全國定製地域之區劃,而名額不以,並以此做升、遷、調、補之轉移,是以綠林將弁並不會常駐一地,經常會因為升轉而流動。綠林兵士皆為土著,將皆流轉,所以將帥與士卒並不長久結合,也就永遠無法相親近,這樣一來,就使得兵、將之間缺少默契合作——臣以為,此實乃綠林的一大特色。”

在做過一番提綱挈領的介紹之後,曾國藩的筆鋒開始就綠林綠的積弊大作文章了:“……臣以為,就制度而言,缺失有三,其一曰餉薄不足以贍其身家。兵丁多營商販以活口,自不能專心於兵事;其二曰分訊太多,兵員分防汛地,以致兵力單弱而不能集中。不能集中,則缺乏訓練、監督。形同遊散;其三曰出征迎敵,例由各省各標雜亂抽調,湊成一軍,以致兵與將不相屬,兵與兵不相習,意志不齊,難收指揮之效。”

“制度之外,平時的積習,缺失有四,其一是虛伍缺額。,將弁於兵士出缺,不加募補,乾沒其餉,或以雜役掛名支薪,以致軍伍不實;其二,油滑偷惰。綠林綠分於營汛,多應差事,養成衙門習氣,平時鑽營取巧,遇戰則趔趄退避;其三,頂替徵操。綠林綠既多兼營小販,由滑巧為習,凡遇徵調,自然不捨故居,常轉僱乞丐,頂替應招;其四,虛應操練。綠林綠分佈汛地,往往久不操練,即使集中演習陣勢,多用花式空架,徒具外觀,不能臨陣實用。”

“綠林綠平日積習,於戰時暴露無遺,嘉慶間川楚教亂,綠林綠竟至廢弛毋庸,不足以靖暴*,安眾民,使戰事擴大綿延,達五年之久。均為當時人士抉髮指摘,疵議者甚眾。臣敢為我皇上一一縷陳之。”

除前述七點弊端之外,行於出征戰陣之際,又有更為嚴重之三大弊端,其一,將帥士卒各顧自私,彼此妒猜,互不相下。道光季年,雷再浩作亂三省,有湖南人江忠源致所屬新寧府王振中曰:‘……現在該逆仍居於永州城下,以及城外之東平,莫家村,水保各處,與城中相為犄角,欲光復州城,必先拔城外各處,而城外各村,俱得地勢,該逆謀佔已久,深溝高壘,守備及其頑固,加以我軍兵與勇不相得,兵與將不相習,將與將又各不相下,事則我無合力致死之心,賊有憑險負隅之勢’。臣以為,此實為臨戰之際,綠營第一弊端也。”

“其二曰綠林綠士仇殺民壯鄉團以至勇丁。同為江忠源所見:‘……二十五日抵府,初至時勇丁出營市肉,不知店主悉鎮蓽老將,偶觸其怒,遂大肆橫逆,自是見湘省勇丁者,即持刀追殺,或牽去毆打,本省勇丁受傷者至十人。時鎮標兵頓於城內二十餘日,蓄其銳氣偏不以殺敵,而欲殺勇,心竊惜之’。”

“其三曰紀律太壞。每每綠林綠出征之時,到處擾民,已成最大隱憂。軍興調發,而將帥莫知營制,被調者輒令綠林營將官營出數十人,多者貳佰人,共成千人,三千人之軍,將士各不相習,依軍例領取軍械、鍋、帳、鍬、斧、槍、矛。皆老鈍不足用。州縣發民夫馱運,軍將乘車馬入於公館,士卒或步行擔一矛,倚民居及旅店門,居人惶怖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