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百萬兩銀子的賂遺銀子嗎?”
“有這樣的事?”裕泰立刻來了精神。他讀書不多,最喜歡聽人講這樣的前朝趣聞。於是幕僚和他說:“福文襄公徵西藏歸來,戶部書吏求見,對福公說道:此番求賞非是為己,實在是用款多至千萬,冊籍太多,必須加派人手日夜趕工。趕在皇上正在為軍功之事大喜的關頭全行具奏,皇上必然允准。若是計較於戔戔之數,則人員不能齊備,勢必遷延良久,非數年不能竟其功。到時候,今日所呈為軍費報銷,明日所呈仍是此事,皇上心中厭倦事小,若是問及起來,物議因而乘之,則必行大獄!”
幕僚說到這裡,偷眼看了看裕泰的臉色,後者正聽得入神,深有感觸似的點點頭:“倒是有道理。哦,後來呢?”
“後來,便給了戶部書辦二百萬銀子,全力負責辦理報銷之事。”說到這裡,幕僚停止了講述:“大人,今日之事與當年情狀當有可借鑑之意,還望大人……”
“不行!不能他們說多少就是多少。派人到京中,和他們好好的講講斤頭!唔,傳糧道趙老爺。”
第64節 戶部積弊(3)
糧道趙老爺叫趙世傑,道光24年的進士,以三甲賜同進士出身,不能點庶吉士,榜下即用分發到湖南,任蒲圻知縣。清朝自雍乾多次用兵,大開捐例之門,大把大把的官員花錢捐職,在京中吏部領了部照(有點類似於今天的委任狀)之後,分發到省,然後便是漫長的等待,因為從來都是缺少人多,真有那在省中一等幾年,十幾年的時間卻沒有補上實缺的,家中除了厚厚的一摞當票身無長物!
不過趙世傑不再此列,他雖然是年輕人,卻是硬邦邦的老虎班——這是指在當年正途科考中出身,卻不能點庶吉士,更加沒有成為翰林可能的一些讀書人,被分發到省之後,不論年資,不論經驗,遇缺即補,最狠不過——號稱叫老虎班。除了極少出現的軍機處記名留檔的,老虎班是補缺最優先的班次了(關於記名,後面會寫到)。
趙世傑恰逢三省用兵,因為在後方督運糧臺有功,又很是會做人,因此被上峰一路保舉,幾年的時間做到了總理剿匪糧臺的重任,裕泰就命他和一個安慶府的同知叫雲遠緣的,攜巨資一起上京活動,主要的目的有耳:一來就是把戶部報銷案的斤頭講吓來——他給出的最多限額是不能超過11萬兩。若是能夠更少,自然也是更好。
第二專案的就是派人進京活動,意圖調到一個更好的省份,最少也是得要那些比較安分的省份去,長期和叛匪打交道,裕泰又累又怕。累還好說,所謂的怕,只是擔心叛匪一旦不可制,自己身為一省總督,守土有責,便要承擔最大的責任。本來他已經上表陳奏,奈何皇帝不知道是沒有當回事還是怎麼著,始終沒有下文。
趙世傑和雲遠緣數年之後重回天子腳下,心中自然是一番感概,他這一科的同年現在大多是在各部任職主事,司官,也有那官符如火的,現在已經做到了天子近臣,例如馮培元。
科舉時代,最講究同年之誼,趙世傑和馮培元沒有很深的交往,只是在後者入值南書房之後,以湘省督撫的名義到偶爾京中送一些炭敬和致敬的時候,才又重新拉近了關係。這一次他先安排雲遠緣在在管驛住下,獨自一人帶著聽差,攜著很豐厚的禮物到馮府拜望。
多日不見的同年來訪,又是在這非三節兩壽期間,想來不會是為了送贄敬而來。馮培元開中門相迎,把他請入正堂落座,叫著他的字問道:“九契,此來京中,可是有公務在身?”
“不敢瞞因伯兄,世傑今日此來,是有一樁大事相求的。”
“哦?”
趙世傑把自己此來的目的講述了一遍,最後說到:“此來府上,一來是想請因伯兄幫襯一二,二來,也是想請因伯兄在皇上面前為我家總督大人美言幾句。”
“怎麼,裕大人靜極思動了嗎?”
“不敢欺瞞因伯兄,三省剿匪之事起,我家總督大人每日裡操習兵弁,督辦省物,經常是累得夜間難以閤眼。承皇上洪福將叛匪剿滅,老大人又有了咳中帶血之疾,雖已上表自陳,朝廷卻久無旨意。所以,我家大人拜託我煩請因伯兄……”
馮培元被撿拔在帝側移時,對皇帝的性子和脾氣有了一些瞭解,上一次許乃釗在見駕的時候聊天一般的說起了皇帝當初在軍機直廬和他,閻敬銘相見的軼事,皇帝當時沒有說什麼,到了第二天,就有旨意下發:免去閻敬銘軍機章京之職,著其仍回戶部職上任事。
雖然許乃釗本意並無提拔後進的意思,但是皇帝這樣的處置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