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啊。”皇帝輕笑著翹起了腿:“老六這一次出京辦差,做得很是不錯。大長了我天朝的威風,讓英人終於同意在見朕的時候,行單膝下跪之禮。”
靜皇貴太妃雙手合十,頌禱了一聲:“阿彌託福,祖宗保佑。”她說:“其實,這還是皇帝龍目無差,平日裡教導有功,再加上他肯上進,有孝心。”
這樣的話皇帝聽得多了,也不會很當回事,當下繼續說道:“老六總還是年輕人,平時偶有細行不謹之舉,兒子還是很看著他的。只要他肯於為國出力,朕自然也會曲予優容,不讓他的才華埋沒。”
他又說:“便如同這一次辦差吧,他就做得很好,朕滿意,天下臣民滿意,待到日後,攜英使進京之後,朕還要大大的封賞於他。”
“皇上肯用他,那是他的福氣。至於什麼封賞,他做奴才的,想來也萬萬不敢承受。”
皇帝不置可否的一笑,沒有把她的話放在心上,轉而看向坐在一邊靜悄悄的一眾嬪妃,無奈的苦笑了一下:“兒子來的真是不合時宜。剛才進來的時候,還是有說有笑,怎麼我來了,你們倒不說話了?”
葉赫那拉氏思路極快,看得出來皇帝今天的心情很好,說話也就略脫了上下尊卑的痕跡:“我們姐妹幾個來探望太妃,本是聊一些風俗趣聞來給老人家開心。主子爺來了,談得都是正經事,祖宗有成法,奴才們不敢插言。”
皇帝心中佩服。這樣的一番話其他人不能、不敢、也不會說出來的。甚至連想,怕也是想不到的。可見她能夠名垂青史,不是沒有來由的。果然是胸中大有丘壑!
想到這裡,展顏一笑,說道:“既然是說一些風俗趣聞,兒子也給太妃說一個趣事,博老人家一粲。”
“皇帝要說什麼?”
“就說一個好笑的吧?”皇帝想了想,開口說道:“從前有個書生,進京趕考,身邊帶著一個書童。這個書童嘴很笨,總是說一些不該說的話。”
“……有一天,颳起了大風,書生的帽子被風吹落,書童趕忙撿了起來,撣淨上面的塵土遞還給書生,還不忘加上一句:‘少爺,帽子落地了。’”
一句話出口,殿中個個翹起了嘴角,都聽出了這句話的言外之意。
皇帝卻還是保持著一本正經的容貌,全然不理,繼續給眾人講故事:“書生很生氣,大聲斥責:‘該死的奴才,怎麼說少爺落地了呢?難道你是想讓少爺此科場中蹭蹬,落地南返嗎?記住,若是再有此事,也只能說少爺及地了!’”
“書童這才知道自己說錯了話,很是失悔。於是,一路上再也不敢說話,便是再有大風將少爺的帽子吹落,也只是把帽子撿起來遞還,口中不敢再發一言。”
眾女知道故事不會就這樣結束,靜悄悄的聽著:“到了晚上,主僕兩個投宿客店,書童想了一個好辦法,找來兩根布帶,縫在帽子下面,第二天早上起來的時候,把帽子交給少爺,將布帶在頷下繫牢,便是再大的風也不用怕了。”
“少爺心中高興,很是誇讚了書童幾句,不合書童又多了句嘴:‘這一回,少爺再也及不了地了。‘”
最後一句話出口,不但老太妃完全忘記了儀態,失聲大笑起來,就連一邊隨侍的宮婢、太監也無不掩口。
第140 天子腳下
四月二十七,奕欣陪同伯明翰一行人從天津抵達北京。
他們從崇文門進城,兩扇三丈三尺高的朱漆大門大開,載銓帶領陸有恭、肅順等在門下,見一行人近了,輕打馬蹄袖跪了下去:“奴才,給王爺請安!”
“是定王啊?”奕欣知道,對方這一次到城門口迎接是奉旨而來,不敢怠慢:“快快起來吧。”
載銓請安站起,把雪白的袖面向上挽了挽,拱手一笑:“王爺出京歸來,一路辛苦了。”
“不敢,本王奉皇上旨意,出京與英人商談進京事宜,總算得祖宗保佑,英人順應天意,總算是不負皇上所託。”
“這幾位就是英國來使了吧?”載銓的目光中滿是新奇之意,“果然與我天朝人物殊不相侔呢!”
“我來介紹……”奕欣和伯明翰等人相處多日,已經見怪不怪,當下為雙方做了介紹:“E^TOOUR
TRY。”
誰也沒有想到,載銓居然能夠結結巴巴的說幾句英文,弄得奕欣和伯明翰等人同時一愣:“您……會說我們的語言?”
“…………”這一次,載銓卻不知所謂了,眨眨眼,一副有聽沒有懂的神色,還是通譯給他們做了翻譯,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