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1部分(2 / 4)

小說:混在抗戰 作者:那年夏天

量,儘量蒐集各地的氣象資料,同時按照竺校長他們的說明製造了一些研究天氣的簡單儀器。”

“是嗎?”還敢跟老子表功?你跟這姓秦的倒還真成了好兄弟了?老蔣不動聲色地看了戴笠一眼,又轉向秦衛道:“所以,你們就研究出了河南會有長期旱災的結果?”

“是啊,委員長,”竺可楨在旁邊急道,“我敢保證,這場旱災將會是非常罕見的大災,其災害程度恐怕不會弱於民國17年到21年的那場遍及幾乎整個北方的大災!如果不趕緊做好準備的話,等到旱災進一步持續,可就來不及了。”

“竺校長,我當然想要救災。可是……救了河南,陝北又怎麼辦?”

第506章不救不成

老蔣是一個執拗的人。

當初他認定**對他的威脅最大,於是,他寧可眼睜睜地看著日本人侵吞了東三省,眼睜睜看著日本人把軍隊派到了京津,眼睜睜地看著日本人一步步地蠶食華北,眼睜睜地看著中**隊被趕出淞滬,也依然堅決地要先把**消滅乾淨,即便那個時候的**已經被他趕到陝北,怎麼看都是一副苟延殘喘的模樣。那個時候的他,如果按日後**的詩句,當真是“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而日後解放戰爭,**不願意放他在長江南岸休養生息,恐怕也有那麼一兩分是在向他這個“榜樣”“學習”!

當然,不管是老蔣死追著當初的紅軍不放,還是日後解放軍死追著他蔣某人不捨,原因肯定是極其錯綜複雜,不只那麼一兩條。但老蔣這個人的脾性由此可見一般。

而老蔣除了執拗之外,還有一個特點,這個特點跟他那個時代的許多軍閥都是相同的:不注重老百姓,或者說,他們根本就不關心老百姓的生死。

或許有人會表示疑問,領袖怎麼會不關心自己國家老百姓的生死呢?就算老蔣是反動派,你也不能這麼胡說八道啊。要知道,老蔣連當初跟他做對的許多軍閥頭子都放過了,這些人中,最狠的都差點兒把他從國家領袖的位子上掀下來過。這些人都給放了,還給予高位供養起來,又怎麼會不關心老百姓?雖然老蔣手下的貪官汙吏確實多,可那是有歷史原因的。畢竟,國民黨從同盟會時代起,就沒幾個真正的好人。老蔣繼承了這樣一筆政治遺產,自然也要承擔後果。所以,做人要厚道,不要把所有的錯誤都歸結到老蔣一個人的身上。

可事實是,老蔣真的不是一個厚道人。

河南大饑荒,從一開始就被當時的河南省政府嚴密封鎖了訊息。結果,第一戰區司令長官蔣鼎文向中央申報河南災情,就因為是河南省政府沒有如實申報,他的申報反而受到了訓斥。而據當時河南的地政部長李敬齋後來在《春秋》雜誌上回憶,蔣鼎文曾號召自己計程車兵每天節餘食物二兩。為期三個月,要求用這些糧食去救濟災民。而不只是蔣鼎文,當時在河南的各部軍隊也希望政府迅速從外地調撥糧食。36集團軍的司令李家鈺也彙報了河南的災情,可是也被何應欽打了回來,因為災情不能隨便報。地方政府沒有報,軍隊報告就是無效的。後來。事實實在瞞不住了。到了1942年10月份,中央政府派張繼和張厲生兩位大員來河南視察災情的時候,在密縣召開了一個災情報告會,省政要員及各縣都要派代表參加。可沒想到,時任河南省主席的李培基在赴會途中派人傳話給各地代表,叫他們不要把災情說得太嚴重。有參與者回憶說:“開會時各縣代表痛陳災情慘重,官吏對此竟熟視無睹,餓死的人觸目皆是。張厲生在會上說:‘在我們未到河南時,只知河南有災。而不知災情嚴重到了什麼程度。到後來才知河南災情如此嚴重,李主席你不能辭其咎!’”之後,在河南軍方宴請的筵席上,張厲生曾當面質問李培基為何不報災。李培基說:“起初看到二麥麥苗秀豐,不會不下雨,誰知道皇天這王八蛋刮來一陣黃風,一夜之間把麥苗全刮幹了。”張厲生又問:“有了這樣情形,為何還不報災?”李培基說:“我見早秋長得還好,誰知皇天這王八蛋又來個捋脖旱!”(當地方言,掐脖子之意)。據金漢鼎回憶,在中央派張溥泉和張厲生前往河南調查時,“李培基主席率領有關人員在赴會途中,告知專員李杏村向代表們說:‘不要把災情說得太嚴重,主席自有辦法。’”

可是,李培基不上報,甚至壓制下級官員不許上報,就能瞞得過老蔣?他手下的特務多如牛毛,軍統數十萬,中統也有將近十萬,還有各級將佐……就沒有一個有點兒良心,有點兒大局觀的?老百姓餓死幾百萬了,他還不知情?後來,河南的事情捂不住了,河南省賑濟會推選代表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