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文修待範大人將聖旨都念完了,退至一邊後,方再次開了口:“本王既蒙先帝信重,封為了攝政王、兵馬大都督,惟有與平大人一起,匡扶社稷,輔佐幼帝,重振我大鄴天朝上國的威名,讓百姓安居樂業。不過當務之急,還是先帝的喪儀並新帝登基兩件大事,好在先帝殯天前,特意交代了本王,喪儀一切從簡,太子殿下又是眾望所歸當仁不讓,倒也不至於捉襟見肘雜亂無章,望在場的諸位與滿朝文武,能與本王和平大人一起,匡扶社稷,造福百姓!”
一席話,說得本就因三道聖旨而如遭雷擊般呆住了的好些人,越發呆若木雞,尤其是內閣和軍機處幾位素日位高權重,如今卻被“告老還鄉”了的老臣。
當他們不知道皇上駕崩得蹊蹺,這三道聖旨更是來得蹊蹺,事情的真相究竟如何,大家都心知肚明嗎?才弒了君作了亂,不夾著尾巴做人便罷,還立刻就開始排除起異己來,真以為如今的朝廷和整個天下,都輪到他們兩個隻手遮天了嗎?憑什麼有好處不能大家一起賺!
原內閣首輔,才被平雋取而代之了的趙大人,冷笑一聲,便要說話。
一抬頭,就對上宇文修冷得近乎沒有一點溫度的雙眼,再想起他那個背地裡別人一提及他,便直接用來代替姓名官職的外號“煞神”,還有方才自己一路進來,聞到的令人幾欲作嘔,這會兒都還似在鼻間縈繞的血腥味兒……趙大人一下子洩了氣,一個字都不敢說了。
他怎麼忘了,眼前的人殺過的人,屍體碼起來,都可以做一城的城牆了,他還曾眼睛都不眨的,將敵人的五千俘虜,整整五千條人命全部坑殺了,一個活口都沒留,難道自己是內閣首輔,命就比別人更硬,更多一條不成?在這個亂七八糟的世道,只有拳頭硬、手下有兵將的人,說的話才做數,才能更好更久的活下去,否則,連一國之君都說沒命就沒命了,何況他呢?
還是趁著這會兒宇文修肯讓他告老還鄉,不打算趕盡殺絕,帶著家小趕緊撤離盛京城這是非之地罷,好歹一家人還能平安富足的活下去,不至於家破人亡,悔不當初。
念頭閃過,趙大人深吸一口氣,將本已到嘴邊的話全部改了:“老臣近來的確每常覺著上了年紀,眼花體衰,力不從心,只想著先帝龍體欠安,不敢提出告老還鄉罷了,不想先帝龍馭賓天之時,尚且記掛著老臣,恩准了老臣告老還鄉,老臣實在是感激涕零,待送罷先帝最後一程後,便帶領家小離京返鄉,不辜負先帝的恩典。”
宇文修聞言,眼裡稍稍有了些溫度,這趙大人倒是能屈能伸識時務,好罷,本來打算讓他將這一年多以來貪墨的財物全部吐出來,才準離京的,如今他既懂事,且給他留一半罷。
而其他幾個被點了名告老還鄉的老臣見趙大人都這樣說了,趙大人能想到的,他們自然也能想到,既連領頭的人都已屈服了,他們註定抱不成一團,扭不成一股繩,也不能再想什麼法不責眾了,何況宇文修那麼狠的人,只怕也不會忌憚什麼法不責眾,更不會在意輿論和名聲。
只得也跟著趙大人的話說道:“老臣等也是感激涕零,一定不辜負先帝的恩典。”
宇文修眼裡的滿意之色就更甚了,如今的朝廷,用烏煙瘴氣來形容,是一點也不為過,畢竟上行下效,明貞帝都那個德行了,還指望下面的臣工能多盡職盡責,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嗎?
所以他和平雋必須先把消極怠工,尸位素餐,甚至魚肉百姓的官員全部換了,換上一批能做事肯做事的人,從中央到地方,那樣大鄴才能有振興的希望,百姓們也才能有安居樂業的可能,而在這個過程中,他既是攝政王,也是姓宇文的,手上還掌著兵權,那自然只能由他來唱白臉,把人都嚇住,再讓平子清來唱紅臉,一張一弛,恩威並施,方能事半功倍。
宇文修因說道:“既然眾臣工都對本王的話沒有異議,那便即刻分頭忙活起來,範大人把先帝的遺詔儘快昭告天下,趙大人幾位將先帝的諡號儘快擬出來,再公推一位山陵使,內務府和宗人府儘快將先帝小殮和大殮的一應用品都準備起來,宮裡宮外也都要立時換上白綾白布,至於何時文武百官和內外命婦開始哭靈,且待本王請示過太后之後,再做定奪。”
話音剛落,平雋從裡面出來了,居高臨下掃了一眼下面跪著的烏泱泱的人群后,向宇文修道:“攝政王,太后娘娘哭暈過去了,皇上也是年小體弱,臣的意思,不若先讓人送太后娘娘和皇上回去歇息一會兒,待天亮以後,先帝的喪儀,還得太后娘娘和皇上主持大局,也免得力不從心,累壞了太后娘娘和皇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