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中近來氣氛格外陰沉,裕王和恭王領兵出京都十幾日了,聽說連葛爾丹的影子都沒摸著。除了葛爾丹外有些蒙古札薩克臺吉則在趁火打劫,喀爾喀蒙古流離失所的牧民蜂擁逃亡關內,漠南蒙古的情勢也一日比一日嚴峻。
年長的阿哥里大阿哥隨軍出征,其他人自太子以下各個都沉默不語、低頭做人,年紀小的阿哥里就連一向活潑好動的十四阿哥近來也乖覺許多,這會兒他由保姆牽著手,同姐姐一起給走進永和宮的皇帝請安。
皇帝一反常態沒有再和姐弟兩多問幾句,只簡短地摸了摸姐弟兩的頭就讓保姆領他們下去。
蓁蓁見皇帝的眉頭緊鎖,不由問:“皇上怎麼來了,臣妾聽說這幾日前方軍務甚緊……”
皇帝道:“定了,剛剛給皇太后請安稟報了,朕明日率中軍出京,走之前來瞧瞧你,瞧瞧盈盈和胤禎。”
皇帝親征是早就傳出來的,可即使如此蓁蓁端著茶杯的手還是一晃,杯子裡的茶水不灑了幾滴出來,落在地毯上化作了幾個黑點。
蓁蓁故作無事似地一笑問:“那皇上什麼時候回來?”
“快則一月慢則……”
皇帝接過茶杯,裡面是他愛喝的“嚇煞人香”,而後面想說的話都淹沒在了水汽繚繞之間。蓁蓁沉默了下來,也不知道該接著說些什麼。自從佟佳氏死後她和皇帝之間能說的話越來越少,就如惠妃所說,大多數時候他們若獨處便是相對默默無言。皇帝每回來都圍著一雙兒女似乎有問不完的話,可若孩子們困了退下後,兩人便會四目相對,往往一夜都無話可說。
那日妹妹勸過後,蓁蓁也知她如此不行,可她剛剛振作一些想用過去的法子和皇帝撒個痴緩和些時,漠北的局勢就急轉直下。
從康熙二十七年噶爾丹在漠北大敗土謝圖汗後,準噶爾就成了大清的心頭之患,彼時皇帝命安王嶽樂等會同科爾沁部率兵示威,噶爾丹心生畏懼後撤兵離開呼倫貝爾。同時,皇帝敦促在外的佟國綱、索額圖加快與沙俄在雅克薩的和談,第二年也就是康熙二十八年前方使團終於與沙俄簽訂尼布楚條約劃定北疆邊界。然而,沙俄並不甘心在北疆停手,條約簽訂後再次挑唆噶爾丹整兵備戰。
這一年,康熙二十九年五月噶爾丹率兵長驅直入殺進喀爾喀蒙古,一直打到烏爾會河揚言要恢復成吉思汗的榮光。理藩院尚書阿喇尼奉命率軍阻截,結果卻讓整個清廷譁然——阿喇尼大敗。
滿洲八旗軍隊上一次在蒙古大敗是什麼時候的事了?別說朝臣,連皇帝自己都不大記得了。就是三藩之亂時,察哈爾餘孽趁虛叛亂,圖海率著家兵不過千餘三下五除二蕩平賊寇。大清能統治蒙古,靠的是太。祖、太。宗兩代戰無不勝的赫赫兵威,其次才是源源不絕的滿蒙聯姻。皇帝比誰都清楚,若是兵威不再,聯姻便會變為恥辱的和親而非榮耀的指婚,他對蒙古的冊封就會變成拉攏而非賞賜。
可如今,圖海的屍骨都涼了十年,嶽樂也已經熬死在了前線,兩位老將都為大清在戰場上奮鬥到了生命的盡頭。他們都走以後,如今的大清面臨著無帥可用的困境!焦頭爛額的皇帝連著數月在乾清宮議事,偶爾來永和宮也是愁眉不展,大多數時候都捧著摺子在思索對策。
後宮歸後宮,前朝歸前朝。她和皇帝所有的心結都是在宮牆內的事情,皇帝傷心也罷,蓁蓁煩擾也罷,都比不過大清北疆的岌岌可危來得嚴重。政事為先,天下為先,陪伴皇帝十餘載,在這一點上蓁蓁認得比誰都清楚。
此刻,蓁蓁也只能安靜地陪皇帝坐著,等待皇帝在沉默中把一盞茶飲完。
“朕走了。”皇帝抖了抖袍子起身往外走,猶豫了一瞬才回頭摸了摸她額頭,似是眷戀似是不捨,半晌後抽身離去。
蓁蓁還在怔忪,她明明是兩腳生根似地站在桌邊,卻不知道為什麼突然控制不住自己,在皇帝將將要踏出屋子的那一剎那抖著嗓子喊了一聲:“皇上……”
皇帝驀地轉過身,她也不知道現在的自己是用什麼樣的表情在看他,卻突然無法承受皇帝的視線,她轉過身,跌跌撞撞地往裡屋走,沒走幾步就被皇帝追了上來。皇帝打橫抱著她走進裡屋,腳一勾碧紗櫥在兩人身後“砰”得一聲合上。
他從來沒有那麼用力要過她,她□□著說不要他仍是沒有罷手。太皇太后去世後他就蓄起了鬍子,他的唇滑過她的身體的時候那鬍鬚滑過她的面板刺痛了她。
太陽西沉宮裡開始點燈了,永和宮裡只有這間最靠西邊的屋子還能沾染到一點點的落日餘暉。她的頭枕在他的胸口,他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