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戰爭準備的情況下,頭腦發熱的法國民眾要求皇帝懲罰普魯士人,拿破崙三世答應了民眾的請求。法國和普魯士之間的戰爭於是正式開始。
多數法國人並不知道,俾斯麥和毛奇四年來等的就是這一天。
普魯士的戰爭準備比法國人充分和細緻得多,普魯士總動員計劃經過多少年研究和數次實施,可以說已經到了天衣無縫的地步,僅僅在20天之內,38萬5000人的普軍全部完成動員集結,象鐘錶一樣準確無誤,一天不多一天不少。普軍野戰兵團分為三個集團軍,從北到南依次是:斯坦梅茨第1集團軍6萬人,下轄7、8兩個軍和1個騎兵師;王侄腓特烈-威廉親王的第2集團軍13萬人,下轄3、4、10三個軍,近衛師和兩個騎兵師,王太子第3集團軍13萬人,下轄普魯士5、11軍和巴伐利亞第1、第2軍,符騰堡師、巴登師。威廉國王和總參謀長毛奇指揮的總部駐紮在美因茨,直接控制普魯士9軍和薩克森12軍組成的6萬人的預備隊。
事實上,開戰時的法軍,戰爭經驗遠比普軍豐富,普魯士在丹麥戰爭之前50年沒有打過仗,而法國在克里米亞戰爭中戰勝俄國,在遠東與中國交戰輕易得勝,在義大利擊敗奧地利,還有在北非的殖民戰爭,可謂“打遍天下無敵手”。象巴贊、麥克馬洪這些元帥,一個個都是經過戰火考驗,功勳卓著的人物。但是戰爭經驗,如果沒有頭腦進行總結提高,是沒有用的,這個頭腦,可以是個別統帥的天才頭腦,或者是總參謀部這個“軍隊的大腦”。法軍缺乏的,恰恰是這個大腦。
從總動員開始,法軍上下就經歷著無休無止的噩夢:一名典型的法國士兵,可能住在里昂,但他卻要去北非阿爾及利亞領取裝備被服,然後抱著這些東西,去法國西南的布列塔尼半島報到,再集合開向法國東北部的夏龍。結果是,將軍找不到部隊,士兵找不著槍支,要塞找不著彈藥,兵團找不著食物。法軍的戰爭計劃,和毛奇的預料如出一轍:麥克馬洪元帥的集團軍集中在斯特拉斯堡突出部,巴贊元帥的萊茵集團軍13萬5000人集中在梅斯,不久由拿破崙三世親自指揮。另外,在梅斯以西再向法國腹地90英里的夏龍,法軍還集結了預備軍團。
可能是之前“戰無不勝”的作戰經歷給了法國人以極度自信,法軍士兵居然認為普魯士不堪一擊,在集結尚未完成的時候,就雄赳赳、氣昂昂、亂哄哄的跨過了萊茵河。南路麥克馬洪元帥的斯特拉斯堡軍團8月4日僅以一個師搶佔了威森堡,普魯士王太子第3集團軍的第5軍當即反擊,另有兩個軍助攻,以5萬人對付法軍6000人,法軍受到突襲,師長被殺,幾乎全師覆滅。翌日,向西南15英里,繼續挺進的普軍第5軍撞進法國第6軍陣地,這裡集結了法軍5個步兵師和1個騎兵師共42000名步兵和6000騎兵。交戰前法軍自己就亂作一團:他們既沒有偵察,也沒有崗哨,50000大軍僅有6000份口糧,關心自己公民權利和福利的法軍士兵們怨聲載道,好不容易在當天上午運到了大批糧食,法軍士兵們正在做飯,普軍就趕到了。普魯士第5軍先頭部隊毫不停頓地投入戰鬥,不久第3集團軍各軍趕到,陸續投入交戰,麥克馬洪的斯特拉斯堡集團軍各部也前來增援,於是一場遭遇戰最終演變成了兩軍南部主力集團軍的大戰。
這場戰役中法軍士兵表現極為勇敢,而普魯士各軍也是逐次投入兵力,奮力戰鬥。雙方激戰競日,不分勝負,普魯士第11軍按照事先定好的計劃,滲透入法軍的後方,麥克馬洪害怕被普軍包圍,下令後撤。擔任掩護的法軍兩個騎兵旅向普軍的密集步兵隊形發動衝鋒,傷亡了四分之三。這兩天的戰鬥中,法軍共損失25000人。普軍損失則比法軍嚴重,但是戰略上普軍獲得了勝利:麥克馬洪被迫從斯特拉斯堡後撤,顧不上北邊隔著孚日山脈的巴贊集團軍,一路向西撤過梅斯,一直向大後方夏龍退卻。法軍的進攻一開始便極不順利。
————分割線————
求收藏!求推薦!各種求!
第八十九章皇帝的撤退
西面靠北集結在梅斯的北路法軍的進攻同樣不順利。8月2日法軍萊茵軍團主力進攻萊茵河東岸的薩爾布呂肯,連戰前偵察都沒有,普魯士守軍3個連抵擋一陣之後撤退,法國報紙吹噓成“英勇的法國戰士粉碎普軍3個師”!原本普魯士的計劃,是第1和第2集團軍抵擋法軍主力,讓第3集團軍從南方包抄法軍後路。聽到薩爾布呂肯發生戰鬥,第1集團軍司令斯坦梅茨上將按捺不住,立即揮軍迎擊,於是普軍第2集團軍亦從凱撒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