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仔細一尋思,先動手的人是他媽,他外婆都被揍了,還幫著拉架呢,可見是個講道理的。至於他表哥……
“家寶哥哥你別生氣了,我媽她傻。”扁頭還是決定當個和事佬,袁弟來一個沒忍住,兩眼一翻撅過去了。
……
隨便擱在啥時候,老宋家都會替袁弟來出頭,畢竟我家的人哪怕再傻,也輪不到別人來教訓。然而,這回真的是例外,轟轟烈烈的家庭責任承包制,終於在這年年底,正式在他們紅旗公社展開了。
不單是這個,還有就是公社正式解體,生產隊再也不復存在,以及停止知青上山下鄉,還有隨之而來大批的回城名額,以及鼓勵大家夥兒自主創業,提倡“先讓一部分人富起來,再消滅富不起來的,最後實現共同富裕”。
早先十幾年加在一道兒,都沒有今年的衝擊力大。
上頭擺明著不是說著玩的,而是拼命的鼓動大家夥兒積極創業,勤勞致富。
這勤勞致富大家夥兒還是懂的,積極創業是咋個說法?
一時間,被踏平了門檻的人家愣是從老宋家變成了趙建設家。可趙建設本人也是一頭霧水,咋辦呢?他咋知道啊!!
關鍵時刻,他想起了已經跑出去快兩年的強子和大偉兄弟倆。
強子和大偉當年雖然是離家出走的,不過等後來,他們在南方安頓下來後,還是往家裡寄了信的,逢年過節也有寄錢寄東西。這好像已經成為了老宋家的光榮傳統,除了借條之外,還有就是不停的往家裡寄包裹。
要來了地址後,趙建設開始給這倆小兔崽子寫信,詢問他們對這個自主創業有啥想法沒有,或者幫著打聽一下,人家南方人是咋做的,他們完全可以學一學嘛。
回信尚未寄到,縣城裡卻已經悄然發生著巨大的變化了。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百貨大樓附近開了幾家店,有裁縫店,有成衣店,有小吃部,有賣各種零零碎碎日常用品的雜貨店,就連書店也多了兩家。
這天,又到了趙紅英和張秀禾每月固定取錢的日子了,時隔一個月,她倆只覺得瞅哪兒都新鮮,不過等她們取了錢去找宋菊花後,氣氛就變了點兒。
宋菊花一臉的愁眉不展,周遭各色店鋪越來越多了,他們百貨大樓的生意一下子蕭條了不少。沒法子,誰叫他們這兒買啥都要票據呢?其他店鋪,雖然無論是數量還是質量,都比不上他們這兒,甚至價格還要更貴一些,可人家不要票啊!
“我都愁得不知道咋樣才好,就算工資沒變,可再這麼下去,遲早有一天我得回家吃自個兒的。媽,你也給我出出主意,你說我要是也去盤個鋪面,做點兒小生意咋樣?還是老本行,賣布賣衣服。”
第072章
改革開放的狂潮就此來襲。
即便他們這兒僅僅是一個小縣城; 在這種巨大的歷史變革面前,也毫無招架之力。當然; 多半人還僅僅是處於迷霧之中; 頂多暗自竊喜,好多東西都不需要票證就能買到手了; 就算稍稍貴了點兒; 也不能掩蓋住方便的本質。
僅有那麼一小部分人,感受到了改革開放帶來的機遇。
宋菊花既不屬於頭腦靈活的聰明人; 也不屬於迷霧中的遲鈍人,她感覺到了一絲迷茫無措; 想改變又無從下手; 或者乾脆就是沒這個魄力。說白了; 她倒不是在意麵子,而是生怕丟了現在手上這份工作。甭管怎麼說,她每個月都能到手二十來塊錢; 真要是去當了小商小販,萬一血本無歸還丟了鐵飯碗……
猶豫不決之下; 她習慣性的找親媽尋求對策。
趙紅英想也不想,就乾脆利索的答道:“想做就去做,橫豎你家勝利有能耐賺錢養家; 怕啥?”
只這句話,宋菊花就打算試試看,正好她打小就對做衣服感興趣,除了賣衣服和布外; 她還可以支個攤子幫人家縫補衣裳。
做出改變的顯然不止宋菊花一個人,或者說,不是一個縣、一個省的事兒。
這日之後沒多久,縣裡就來了施工隊,先是給全縣各處鋪設電線杆子,勢必要讓縣城裡每個角落,在入夜後都能有電。兩個月後,整個縣城都通了電,而不是僅限於先前的機關政府。學校工廠。
而繼縣城全部通電之後,鄉下村裡也迎來了施工隊。
現在,人民公社倒還是存在,可底下的生產大隊卻已經改名為村民委員會了,底下又設立了好幾個村民小組,不過大領導還是趙建設,宋衛國也在他的推薦下,成為了其中一個村民小組的組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