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時間,接連伏擊三股援匪,皆大破之。
黃普公攻下的寨子極其重要,此寨一破,欒半雄所在的主塞暴露在楚軍面前,另一路楚軍大將邵克儉原打算用半年時間逐寨攻到此處,卻被黃普公搶了先。
聽聞前方訊息,邵克儉等人大吃一驚,一開始根本不相信,再三確認之後,立刻派兵支援。
公文送到京城時,雲夢澤戰事正酣,楚軍正在攻克各座小寨,對主寨漸成包圍之勢。
楊奉策劃的盟主大會居然沒受影響,還在進行中,而且地點就定於雲夢澤主寨裡,欒半雄似乎真將盟主當回事,志在必得。
韓孺子很高興自己沒有選錯人,立刻傳旨重賞黃普公之軍,同時給楊奉發急信,讓他注意保護黃普公,欒半雄戰場上打不過,極可能又派刺客。
楊奉當然明白這個道理,早在皇帝提醒之前,就已派出高手專門保護軍中將領,尤其是黃普公。
卓如鶴那邊也有訊息,趁著新年,他以朝廷的名義招安了大批強盜,發給銀兩,讓他們回家過年,初二歸隊,集中在一起疏浚河道、建立新城、開墾荒地,一切費用都由官府承擔。
活兒很辛苦,比不上當強盜自在,但是事成之後,人人都能分得田地,根據情況,免租一年到五年,從此成為良民,不用再提心吊膽,因此吸引不少人,等楚軍發動攻勢,接受招安的人更多了。
總之雲夢澤大勢已定,韓孺子一連數日忙於應對此事,督促朝廷各大部司給予配合,幾乎忘了神鬼大單于的使者。
可聖旨不會被遺忘,禮部領旨之後盡職盡責,十天之後送上來一份奏章,前半部分內容都在講述這批使者的不可信,後半部分才轉述使者的言語,並且逐條加以批駁。
看到最後,韓孺子既憤怒,又覺得可笑。
神鬼大單于是匈奴人的叫法,使者對主人的稱呼更復雜,譯成楚文,大概就是“天上諸神唯一真實的兒子”,他們自己指定了一個簡單的稱號——正天子。
西方的正天子向大楚的“偽天子”發出通牒,命他俯首稱臣,親往西方朝拜。
第四百三十七章 行西觀風使
禮部尚書元九鼎對這批西方使者沒有半點好印象,“化外狂徒,舉止粗鄙,言語無知,依臣之見,不必與他們一般見識,也不必留住驛館,套上枷鎖,派兵一路退回西域好了。”
勤政殿裡的大臣都認可元九鼎的建議,不殺使者並非因為害怕,而是覺得雙方地位差距太大,不值得動怒。
韓孺子只對一件事感到困惑,“大楚與此國相隔萬里,從無往來,按使者所言,他們的國王對大楚充滿恨意,這是為何?”
元九鼎回道:“城中有一些西域客人,據他們說,西王祖先本是中原人,因戰敗投降匈奴人,又隨匈奴人西去,後世淪落為奴。西王崛起之後,最恨匈奴,其次是中原,認為是中原朝廷無道,迫使其祖投降。大意如此。”
神鬼大單于的自稱過於狂傲,元九鼎不用,只稱“西王”。
“哪朝之事?”
“臣不知,西域人轉述之辭,不盡可信,即便是西王本人,大概也不記得朝代,所謂復仇,只是一時狂言。據傳,西王征途並不順利,因其殘忍無情,極西方各國的叛亂此起彼伏,用不了多久,西王就將潰敗,他連大楚的山水都看不到。”
事態若是朝這個方向發展,當然最好不過,韓孺子想了想,說:“不必上枷鎖,十天之後遣返使者,不予饋贈。大楚也派使者西去,或許能與他們同行,以為引導。”
眾臣吃了一驚,宰相申明志已有退意,因此不開口,新任左察御史馮舉上前道:“極西之地群王並爭,混亂不堪,楚使此去……”
韓孺子抬下手,表示自己還有話要說:“極西之地原有不少依附之國,一時混亂,早晚都將結束,到時各國更替、名號變動,全憑他們自說自話可不行,楚使此行,乃要親眼所見,為朕帶回確切訊息。”
群臣這才無話,尤其是元九鼎,如果極西各國結束混亂、恢復進貢,負責查清名實的職責歸禮部。
韓孺子沒有推薦任何人,而是遵照朝廷的做事規矩,讓禮部公開徵召勇敢之士,出使萬里之外的戰亂之地。
應徵的人不多,誰都明白,此去凶多吉少,多半可能凍死於路上,縱然僥倖到了極西之地,那邊的戰亂未必結束,還是危險重重、寸步難行。
只有韓息明白這是皇帝給自己的機會,但他非要先問個清楚。
他現在是眾多散騎常侍中的一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