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了。”
“那是當然,只要事關陛下,半個字我也不會說,打死也不說。”張有才將嘴緊閉。
韓孺子想了一會,“王平洋說是讀書人,但我覺得他更像經商之人,有那麼一點……油滑。”
王平洋表現得其實非常穩重,韓孺子只是憑感覺做出這樣的判斷,若不是張有才先提起,他不會對任何人說。
“還真讓陛下說準了!”張有才吃驚地說。
“你認得王平洋?”
張有才搖頭,“我去慈寧宮接大皇子的時候聽說的,王平洋的確讀過書,考中過秀才,然後跟著父親經商去了,在臨淄城的買賣不小,與鄉下斷了聯絡,後來不知怎麼又聯絡上了大舅,也入了外戚的籍。”
韓孺子點點頭,一下子明白了,王平洋敢於做事並非本人優秀,而是得到慈寧太后的授意。
母親總是不放心自己,總想壯大王家,韓孺子很無奈。
不到二百里的行程,走了整整七天。
前方修了一條小路,直通山頂,祭天要用木柴,韓孺子下令,隨行官員與侍從每人拾柴一根,送至山上,以表誠意。
次日一早,韓孺子只帶少量隨從登山,走走停停,黃昏時方到山頂,祭天的木柴已經堆好,中間夾雜著大量油脂,以助燃燒。
皇帝親筆寫下密祝之文,放到柴堆裡,祈禱上天護佑。
隨後皇帝退至百步之外,在臨時軍帳裡休息,子夜時分,經過一系列儀式之後,射出一支火箭,點燃柴堆,火光沖霄,向上天發出資訊。
皇帝退至半山處的一座平臺上,遠觀火光,進行接下來的一系列儀式,直到四更以後才告結束。
跟隨皇帝登山的人只有三十幾名,其他人要麼留在山下,要麼圍守各方,以防閒人衝撞。儀式結束之後,隨行人等再往山下退卻,只留皇帝一人在平臺上默禱。
要等天亮之後皇帝才能下山。
韓孺子向上天祈禱了許多事情,也詢問了許多事情,但是都沒有得到回答,火焰裡沒資訊,他也沒有突然進入夢境,見到種種奇蹟。
天亮前的一段時間裡,韓孺子望向東方,他已經遠離京城、遠離朝廷,稍微自由了一些,可是能做的事情卻更少了,脫離宰相與百官,皇帝就只是一支三千人隊伍的首領,對天下所能施加的影響微乎其微。
清晨時分,韓孺子向遠處的隨從招手,只有張有才明白皇帝的意思,攔住眾人,對趙若素說:“陛下請你過去。”
趙若素很意外,但還是領命上山。
朝陽初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