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部分(4 / 4)

小說:孺子帝 作者:飄雪的季節

將中掌璽楊奉的建議記錄在案,一個字都不準改。

雖然這是最後一條建議,可是在此之後,前兩條建議才得到認真對待,吏部尚書親自出使匈奴,兵部尚書坐鎮洛陽,監督關東諸軍,楊奉則親筆寫了一封信,委託平恩侯送給大將軍崔宏。

在這封信裡,楊奉詳細闡釋了朝廷的對策與用意,表示京城已經選好一位宗室子弟,但是不夠,群臣皆以為武帝幼子英王,雖然輩份高於當今皇帝,但是曾經參與過帝位之爭,當時的四人一死兩困,英王若能被救出,也有資格稱帝。

這一招是為了分化匈奴人與臨淄叛軍,遭到挾持的英王若能稱帝,叛軍最重要的目的就達到了,沒必要再與匈奴人勾結——即使他們還想勾結,匈奴人也會心生懷疑。

楊奉將一切解釋得清清楚楚,崔宏再無疑問,與柴悅、房大業兵合一處,將主力移至彭城,堵截南下的匈奴騎兵,同時向臨淄城宣告,英王若是及時返京,還有機會稱帝。

叛軍沒有給出回答,可是城外大部分楚軍離開之後,他們也沒有盡力突圍,仍然固守臨淄不動,顯然內部發生了紛爭。

對於楚軍來說,這就夠了,柴悅制定了一項計劃,請求朝廷將調集到的軍隊儘量送到彭城,他先派出兩萬人,擊退南下的一萬匈奴騎兵,然後全軍緩慢行進,抓緊時間補充兵力,不是去晉城救駕,而是直奔燕國。

大單于就在燕國,對臨淄叛軍的猶豫不決感到憤怒,幾次催促無效之後,他決定從被圍的皇帝這裡弄一份停戰聖旨,希望暫緩南方楚軍的壓迫,同時也想看看皇帝的威望與權力還剩下多少。

大單于並不怕南方的幾萬楚軍,但他更在意塞外的軍隊,馬邑城集結的兵力已經超過十萬,如果能將這支軍隊擊潰,則匈奴後方無憂,才可從容面對整個大楚。

馬邑城裡的爭論比臨淄城還要激烈,沒人敢說不救皇帝,但是到底該怎麼救,卻是眾說紛紜:直接入關最為簡單,但是那要面對匈奴人的主力,勝負難料;留在馬邑城等匈奴人進攻,比較穩妥,但是形勢不等人,萬一晉城在此期間被攻破,誰也負不起責任。

最關鍵的是,在馬邑城內沒有能做主的大將,欽差卓如鶴有機會統率全軍,可是沒等聖旨到來,他就率領一支軍隊入關救駕,結果兵敗被俘。

闢遠侯張印帶兵最多,而且在皇帝的聖旨中指明由他指揮塞外軍隊,可張印指揮不動,他的口吃�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章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