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5部分(3 / 4)

小說:血戰旗 作者:雨霖鈴

開始,聯合政府的構想,已經破裂。

在中國,只能有一個政府。

曾一陽在東北建立的根據地,幅員遼闊,足夠養兵之用。只要堅持到日軍拿下的那一天,就永遠不擔心,在抗戰勝利後,蔣介石獨裁政府時候還有存在的可能。

至於,抗戰為什麼會勝利?

只要日本敢南下,抗戰獲得最終勝利,就會縮短几年。一旦日本進入南亞,那麼他們的對手就再也不是蘇聯和中國,而是美國,一個工業上強大日本十多倍的超級國家,世界海軍第二強國。

透過十多天的討論,中央終於決定,在原來40軍的基礎上,建立第四野戰軍,成為戰略反攻的訊號。

準備花一到兩年的時間,將現在山東戰區,河南戰區的40軍主力逐步抽調至東北,透過共產國際和蘇聯政府協商,加大對東北戰場的援助,在未來的幾年內,對東北戰場擴軍等等計劃,徹底壓垮日軍在中國的統治。

在東北的1縱隊,接到了一份組建野戰軍的命令。由中央、軍委聯名下達的命令中,任命曾一陽為第一任第四野戰軍司令員,政委羅榮桓,參謀長謝維俊……

一系列的命令,讓曾一陽看到了中央已經決心在抗戰結束之前,和日軍在北方爭奪控制權。

重慶政府完全依賴華僑支援的戰時體系,已經到了崩潰的邊緣。南洋華僑領袖陳嘉庚多次指責重慶政府的不作為。除了一年前的萬家嶺戰役,74軍強吃106師團之外,一年之內,各地的國軍都相繼和日軍保持了一種相對的默契。

也就是,日本人不進攻,國軍絕對不會發動進攻。

這種默契,直接導致了國軍中不少雜牌軍的將領,失去了以用開戰來獲取軍餉和軍需機會。國民政府一再拖欠雜牌軍的補給之後,單單靠著山區和邊緣區域的糧餉,已經無法維持軍隊的開銷。

導致大量的雜牌軍將領在部隊潰散之前,心思有些活絡起來。

武漢保衛戰之後,汪精衛的行政院院長之職已經形同虛設,加上對抗戰的信心不足,看到蔣介石在抗戰中,不斷的收攏對地方軍閥的控制權,在抗戰一年之後,其下所有的地方割據軍閥,大部分都被瓦解,少部分臣服。

蔣介石的控制地位已經到了巔峰,要知道,在抗戰之初,蔣介石實際控制的省級行政區只有5個。

從38年的叛逃,到39年進入上海,汪精衛的精神一直在一種亢奮之中,他以為只有自己開始拯救中國免於戰火毀滅的英雄,不斷的向日軍中國派遣軍司令西尾壽造獻媚,期望能夠儘快入住南京。

就在汪精衛滿心歡喜,準備榮登大寶,成為第二個‘溥儀’的時候,發生了戲劇化的一幕。

汪精衛手下的大將,一直擔任汪精衛和日本內閣往來協商代表的高宗武,突然聯合汪精衛手下另一個重要人物陶希聖,將汪精衛賣國的最後一條遮羞布扯掉,將‘汪日密約’付諸於公,開始了他戲劇化的反角一色。

原來,高宗武當年是蔣介石和日本談判的代表,往來國民政府和日本之間。後來蔣介石的薄倖,讓高宗武心生反感,決心跟著汪精衛幹。

汪精衛叛逃之前,高宗武和梅思平兩人受汪精衛委派,先期趕赴上海,和日軍中國派遣軍磋商事宜。但當時的日本內閣一致認為,中國已經淪為其殖民地,即便有少量的反抗,也並不重要。

丟擲了一份比給袁世凱的二十一條更為嚴酷的條約,《日華協議記錄及諒解事項》草案,而擔任副手的高宗武一直對此不滿。

作為汪精衛的全權代表,梅思平想都沒想,就在協議上簽字,此舉,讓日本內閣大為讚賞,認為汪精衛是真心投靠他們的,在協議簽署當天,就下令上海派遣軍護送梅思平和高宗武趕赴日本,簽訂最後的協議。畢竟,在上海簽訂的不過是一份草案,約束力不夠。

時任國民黨外交部對亞洲司對日科科長的高宗武,和梅思平一起,抵達上海的當天,就已經註定了他叛國的性質。

可是,在日本轉了一圈後,他要變卦。

變卦的原因更是匪夷所思,背上了叛國罪,已經被國民政府通緝的高宗武,在日本受到的待遇,熱情之中帶著冰冷的蔑視。這讓心中書生意氣頗重的高宗武很是不滿。

當初,投靠汪精衛,是因為蔣介石獨斷專橫,而汪先生‘面善’。

等到了日本,高宗武才發現,汪精衛投靠的背後大老闆,比蔣介石更不好相與,每天腆著一張臭臉,邁著羅圈腿,在他面前信誓旦旦的說著要建立‘大東亞共榮圈’。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