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次的軍港內打牌鬧事。
在東方,蘇聯勝利的訊息並沒有反響特備強烈。
蔣介石在得到英國佬送來的情報,蘇芬戰爭中,第一仗,蘇聯兩萬多人,就被裝備落後的芬蘭軍6000來人分割包圍,並全殲。
就此,蔣介石還虛心求教了他的顧問,並詳細研究了歐洲的情況,發現,芬蘭這個國家連工業國都稱不上,軍隊的武器也很落後,根本和蘇軍無法比。當時,老蔣就定論,這是英國佬的謠言。
至於,為什麼英國佬要欺騙民國政府,蔣介石根本就沒有興趣去了解。反正洋鬼子的話要能信,豬都能上樹。
蘇聯勝了,敗了,都跟他沒關係。蔣介石的對手是日軍,而不是蘇軍,而且崑崙關戰役打響,已經耗去了他大部分的精力。
只有希特勒,德意志第三帝國的元首,才公道的說了一句話:“蘇聯最虛弱的時候已經到來了。”
別國根本就不知道蘇聯傷亡了多少人,但動用一百多萬軍隊,去進攻只有二十萬守軍的小國,歷時四個月後,在戰略上並沒有取得實際的進展,最後是人口稀少的芬蘭主動請降,才讓這場戰爭落幕。
蘇聯並沒有戰勝,而芬蘭也沒有失敗。
冬季戰爭,這場在蘇聯和芬蘭之間的國戰,不但影響了德國,也影響了中國。
不堪一擊的蘇軍,讓希特勒看到了戰勝蘇聯的希望。相對於蘇軍,德軍在陸軍上的裝備並不佔據優勢,只有在士兵和指揮官上,才是佔據了絕對優勢。
蘇聯也會因為一個小國家的試探性戰爭,是去了南下的實力,進入的大建軍時期。
5月,抵達莫斯科的鐵木辛哥,被授予蘇聯英雄稱號,並晉升為元帥。
但鐵木辛哥知道,蘇軍是用一場場大敗,用十倍的傷亡,才換回了芬蘭的妥協。此戰,蘇軍在前線就陣亡達二十五萬人,傷亡超過七十萬。
這個數字,斯大林也知道,當然,他還知道,南方方面軍至少在兩年內,無法恢復元氣。
第一七五章 一個國家,四個政府
就在亞洲各參戰國,盯著歐洲戰局的時候。
西北中共中央駐地,窯洞中依然昏暗,但隨著一群外國記者的市場光顧,搖動的主人越來越忙碌起來。
白天,剛剛和美國記者斯諾長談《持久戰》和中國淮河以北戰區,對日已經具備反攻能力。主席的健談,說的斯諾一愣一愣的,作為《每日先驅報》和美國《星期六晚郵報》駐中國戰地記者,斯諾每天都要著手準備大量的新聞素材,發往美國。
在重慶的國民政府,像斯諾這樣的記者,是不被重視的。
但也有例外,國軍大勝的時候,往往能夠收到軍政部,或者侍從室的邀請函,參加酒會。當然在酒會上,主持酒會的高官會在盡心之餘,宣佈他們的好訊息。這種傳統,據傳是源於封建王朝,已經有上千年的歷史,被譽為‘與民同樂,萬邦來朝’。
斯諾毫無政府背景,不過是一家報紙在中國的駐地記者,參加這樣的就酒會的資格都沒有。所以他更喜歡在各個戰區奔走,而最後,他決心在北方,這個紅色政府的中心地帶,用他的話來說‘我已經看到了中國的希望’,給美國帶去最真實的中國資料。
主席是忙碌的,和斯諾等外國記者大談抗戰形勢之後,傍晚還要迎著寒風,騎馬半個小時,趕到五里外的一處小教堂內開會。
日軍佔領北部灣之後,佔領法屬印度支那已經成為事實,這個訊息,對一些有遠見的政治家來說,看到了日軍南下的希望。
一直以來,日本被美英卡著脖子,連荷蘭這樣的歐洲小國,都想在戰爭中分一杯羹,用東印度的石油和橡膠,換取日本的黃金儲備。
這讓日本海軍惱怒之餘,有了蠢蠢欲動的想法。
進入越南北部,和寮國等地,正是日本南下的訊號。美國人被歐洲的戰局吸引住了,已經無法估計他們在太平洋的利益了。而日本的中心就在遠東,遠東最重要的戰略資源在南亞。
汪精衛的叛變,讓日本內閣看到了日軍從中國戰場抽身的希望。
他們幻想著,憑藉汪精衛的政治人氣,組建一支足以維持中國戰場現狀的偽軍,來防禦日軍在全面侵華兩年內佔領的土地和人口。
對此,中G中央也調整戰略,準備進一步加強日軍南下後,對北方各戰區的控制權。卓有遠見的政治家,都會看到,在中國,和平的困難程度,不亞於中國軍民,將日軍趕出國土。
從27年的那場政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