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醜皮匠抵個諸葛亮,曹植這邊丁儀、丁廙、楊修這三個醜皮匠,他不但抵不了諸葛亮,他連吳質都抵不了。吳質怎麼幫曹丕呢?給他定了兩條,第一個叫做輸誠,就是你要向你的父王表達你的誠意;第二叫設疑,你要讓你的父王懷疑他們。
有一次曹操遠征,大家都到城外去送行,這個曹植就出來念文章了,估計頭一天晚上已經寫了一篇非常漂亮的、歌功頌德的、同時也表達依依不捨的、文采華麗的這篇文章,朗誦。這一朗誦,果然文章寫的漂亮,大家覺得不錯,文章寫得好,曹操自己也很得意。結果曹植心裡也舒服,曹操心裡也舒服,就曹丕不舒服,不知道怎麼辦,因為他寫不過曹植啊。這時候吳質就在耳邊上說:“王當行,流涕可也。”哭就可以了。父王不是要遠征了嗎,遠征不是有風險嗎,你不是捨不得嗎?哭嘛。曹丕馬上明白,啪,倒在地上,抱頭就痛哭,痛哭流涕,哭得感天動地,哭得曹操也流下眼淚,所有人都流下眼淚,陪著一起哭,大哭一場。哭完了以後,曹植寫的漂亮文章全忘了。你說那些華麗的辭藻誰記得住啊?所以我說吳質啊,質樸的“質”,他這個“質”,他不愧為叫吳質,他用做最質樸的,同時也是成本最低的,同時也是最直截了當的,同時也是最方便快捷的方式,獲得了勝利。於是,散了以後大家都議論說,哎呀,看來還是五官中郎將的孝心可嘉啊!他是真有孝心啊,他真是孝子啊。那一個人呢,就未免有點作秀啦,未免有點炫耀自己啦,大家也想不清楚到底他是捨不得父親呢,還是趁機來賣弄一下自己學問啊,搞不清楚了都。所以我一再說,世界上最有價值的東西往往是最樸素的東西,最樸素的,素樸而天下莫能與之爭美。
還有一件事情,就是吳質因為經常要跟曹丕兩個人勾結嘛,又不能公開來往,於是曹丕弄了一個竹籠子,把他裝到車子裡面運到府裡去。這個事被楊修發現了,楊修馬上就去報告曹操,因為曹操禁止他的兒子跟這些官員來往的,因為怕結黨營私。但是來不及查。這個事被曹丕知道,曹丕就問吳質怎麼辦呢這事。吳質說好辦得很,如此如此這般,啊。第二回,又過了幾天,曹丕又運來一個竹籠子來了,楊修看見了馬上向曹操報告,曹操馬上就攔下來,一查,開啟一看裡面裝的綢子,沒有人。於是曹操就懷疑了,你們是不是誣告啊?不相信曹植。
你看,這就是吳質的幫,吳質看準了兩條:第一條,曹操這個人雖然重才,但是更重情,所以你不要寫漂亮文章,你哭。第二,曹操這個人多疑。他看準了這兩條,曹丕就贏了。而那三個臭皮匠呢,淨出餿主意。上一集我講過,楊修是經常猜這個曹操提什麼問題,預先寫好答案的,他把這一招他也去教給曹植,也把答案寫好了,曹操寫個條子來,曹植就把答案交上去,想給曹操留下一個曹植才思敏捷這麼一個好印象。誰知道這個楊修他沒有把握住節奏,曹操那邊的信剛送過來,他這邊答案馬上就交出去了。曹操拿來一看說,我這兒子再聰明也沒這麼快啊。結果露餡了,從此討厭曹植。
不過相比較而言,幫助曹丕的人當中,最有分量的是賈詡。當時曹丕也去請教了賈詡,說我該怎麼辦?賈詡非常淡然地說:“願將軍恢崇德度,躬素士之業,朝夕孜孜,不違子道,如此而已。”這句話翻譯過來說,願將軍你弘揚道德,加強修養,實踐一個士人應該做的那些事情,勤勤懇懇,孜孜不倦,不要違背一個做兒子的該盡的孝道,那就夠了,你什麼都不用做。這才叫高,表面上看賈詡好像在打官腔,說的都是官話、大話、套話,但是說到了根本上。根本是什麼?做人。我一再強調,你不管做什麼,你是做官、做生意、做學問,你歸根結底是做人,你去看三國時代這些成功了的人,無一例外的都是做人的成功。你只要守住你的本分,好好地做人,就行了,不要去玩花招,不要去耍那些小聰明,賈詡實際上就是這個意思。曹丕就是按照賈詡的這個教導來做的,最後終於贏得了父皇的愛心,立他為太子。
*曹丕靠著賈詡的指導和吳質的幫助,最終讓曹操滿意,如願以償奪得了太子的位置,成為曹魏政權的接班人。那麼曹丕能夠不辜負曹操的良苦用心,而使曹操的基業常青嗎?
據說,曹丕被立為太子以後,情不自禁,抱住一個議郎叫做辛毗的,當時有一個議郎叫做辛毗,曹丕一把抱住他的脖子說:辛君啊辛君啊,你知道我有多高興嗎!狐狸尾巴還是露出來了。
反倒是這個時候有兩個女人非常了不起,表現得很理智、很冷靜、很低調。一個是曹丕的母親卞夫人,我們以前講過,當時手下的人就要卞夫人請客了,卞夫人很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