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小小年紀,十八歲,還是未成年人,按照古人的規矩,古人二十歲行冠禮才成*人,孫權還是個未成年人,政治上已經非常老道了。但是到了建安十二年的時候,情況就不一樣了,這個時候的孫權不但有了這個賊心,也有了這個賊膽,還有了這個賊力,所以到這個時候又有一個人舊話重提,說我們打黃祖吧,這個人是誰呢?甘寧。甘寧原來是劉表和黃祖的部下,但是劉表和黃祖都不重用他,所以他就投奔孫權,誰介紹的呢?周瑜和呂蒙。介紹到孫權以後,孫權對他非常好,同於舊臣,就把他當做老部下來看待。於是甘寧就提出來了,說什麼呢?說:
“漢祚日微,曹操彌驕,終為篡盜。”
曹操肯定要篡奪我們大漢王朝,而荊州是一個戰略要地,荊州的主人劉表慮既不遠,說劉表這個人是沒有什麼深謀遠慮的,看問題鼠目寸光,兒子又劣,他兩個兒子又很差,這個地方他是肯定守不住的。所以請將軍及早下手,他說了四個字,“不可後操”,就是我們要搶先拿下荊州,不可以落在曹操的後面。那麼甘寧提出這個話以後當時旁邊有一個人在場,就是張昭,張昭說什麼?哎,不能這樣,我們這個東吳我們江東集團現在是戰戰兢兢,如履薄冰,必須小心謹慎,怎麼能夠隨隨便便出去亂打呢?張昭為什麼要反對,孫權他又是如何決定和表態的呢?請看下集——江東基業。 5
第十八講 江東基業
4
魯肅和諸葛亮英雄所見略同,都主張“先三分後一統”,也都把佔領荊州看做實現其集團霸業和帝業的第一步。然而,當孫權羽翼豐滿以後準備實施這個計劃時,卻遭到江東老臣張昭的反對。張昭為什麼反對孫權進攻荊州呢?孫權最終又是如何決策的呢?敬請關注《易中天品三國》之——江東基業。
諸葛亮的《隆中對》稱孫吳集團“可以為援而不可圖也”,魯肅版的《隆中對》則更認為他們可以“建號帝王以圖天下”。事實上,以孫權為首的江東集團經過父兄三世的積累,已經成為未來三國鼎立中不可或缺的一足。那麼,這是一個什麼樣的政權?他們的政治意圖和路線又是什麼呢?
廈門大學易中天教授做客《百家講壇》,為您揭示江東集團的崛起之謎,《易中天品三國》之“江東基業”正在播出,敬請關注!
易中天:
上一集我們留下一個問題,就是建安十三年的時候,甘寧舊話重提,向孫權提出建議,立即進攻黃祖,進一步拿下荊州,這樣巴蜀就可能是在將來變成我們的了,第一步,滅黃祖。而孫權的首席謀士,也是孫權的秘書長張昭表示反對,張昭和甘寧就爭論起來了。那麼孫權是怎麼表態的呢?興霸是甘寧的字,古人稱字是表示尊敬,孫權端起一杯酒來,對甘寧說:興霸,滅黃祖這個事就像這杯酒一樣,孤就託付給你了,好自為之,凱旋歸來。那孫權為什麼要做這樣一個表態呢?為什麼要支援甘寧去討伐黃祖呢?這個要從孫權集團的興起說起。
孫權這個集團我們也稱之為江東集團,什麼叫江東?我們知道長江基本上是由西往東流的,但是在蕪湖和南京之間這一段長江偏北流,這一段江段的東西兩岸古人就稱之為江東和江西,而把現在咱們的湖南省稱為江南,也就是說三國時代的江南不是蘇州那個地方,是我們現在的湖南。
江東集團是一個割據一方的地方政權,它的創始人是孫堅,奠基者是孫策,發展壯大使它成為一個獨立國家的是孫權。孫堅字文臺,史書上說他是孫武之後,這個靠不住,又說他們家世代仕吳,這個大概是靠得住的。孫堅這個人從小就膽識過人,有一次他和他的父親一起出門坐船,來到一個地方準備靠岸,發現江上很多船都不敢靠岸,為什麼呢?因為碼頭上有一夥強盜正在那兒分贓。當時孫堅十七歲,站在船頭看了一下,說這一夥毛賊,可以幹掉他們嘛!拎了一把刀他就上岸了,上岸以後他就指指劃劃。強盜一看,說哎呀,官兵來了,這個小夥子是個指揮官,正在吩咐,什麼這邊抄後路啊什麼東西。強盜就放下贓物,一鬨而散,孫堅提起刀就跑,追上一個,啪,頭砍下來。那麼這件事情就轟動了,轟動了以後,地方政府就任命他做縣尉,也就是副縣級的公安局長,後來又升到縣丞,那就是副縣長。但是真正讓天下人都知道孫堅,是在董卓之亂的後面。
我們知道當時董卓在洛陽造亂,袁紹、曹操啊這些人起來組成關東聯軍討伐董卓,這個時候孫堅已經擔任了長沙太守,也起兵討伐董卓,但是他這個時候地位還比較低,所以他還是投靠了袁術,作為袁術麾下的一員戰將。我們知道關東聯軍組成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