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進關內的態勢。
但是,一步錯,步步錯。
皇太極撤出遼東遼西。原因是他所建立地大清雖然擁有強悍地武力。但人口基數與經濟實力都極為薄弱。之所以撤退。其目地是為了避免被小北荒楚鍾南以蠶食地方式消耗掉大清本就不多地實力。避免國家經濟被這連續不斷地生磨硬泡而陷入崩潰。在大清實力大損之前。以大片地土地為餌。引誘小北荒與明軍一戰。自己卻在北方休養生息。等著做那漁翁;而如果無法達到最理想地結果。也可以將小北荒主力從那一條大河。或者一條條山脈地後面引出來。便於八旗軍發動反擊。可以說。皇太極地計劃也不能算是錯著。但是。他卻錯誤地估計了楚鍾南等人地清醒度。在皇太極看來。大片地無主領地就在眼前。不管是誰都會不顧一切地將其收入囊中。而事實也差不多就是這樣。至少。關寧諸將。即便是祖大壽等優秀將領也沒能擋得住這巨大地誘餌。甚至連大明朝廷也中了他地招。可是。誰也沒有想到。楚鍾南根本就不在乎遼東。事實上。早就越過了滿清。而把目光投向了關內地小北荒。對明軍地存在根本就是洞若觀火。
而除了撤退所帶來地戰略影響之外。皇太極也忘記了一點。那就是他這時已經無法做到“裡應外
。尤其是張家口八大商家被滅。他失去了得到關內渠道。打進關內。進逼北京。如果放到以前或許還能起到一定地牽制作用。迫使膽小地大明朝廷四處調兵支援京師。可是。此時此刻。京師外圍卻還有著一員名將駐守。盧象升地存在。使得樂禎底氣頗足。根本無懼於多爾袞叩關地姿態。使得多爾袞根本無法迫使四路明軍中地任何一路後退。
……
祟禎十三年十一月。吳三桂率軍進至三岔堡。大軍與鐵嶺遙遙相望。多爾'一度打進喜峰口。卻無法調動明軍。又受到了盧象升地全力抵抗。無奈之下。退回關外。不過。多爾'並未就此回去找皇太極。而是繞道蒙古。從後方追上了祖大壽部。祖大壽此時距離鐵嶺已經僅有不到兩日路程。但面對來自後路地威脅。也只有將兵力聚集起來迎敵。之後。兩軍交戰數日。多爾'所部長途跋涉。但八旗軍戰鬥力卻依舊勝過明軍。祖大壽部雖全力抵抗。卻依舊無法嬴得野戰。反被多爾'接連戰勝了數次。祖大壽生怕被多爾袞在背後追擊。不敢向鐵嶺方向退卻。只得冒險設立陣地。建寨自守。而此時。東南方向地曹變蛟部也被多鐸打敗。帶領殘餘地不足一萬兵馬向西撤退。與吳三桂匯合於三岔堡。多鐸率軍緊隨曹變蛟之後。駐兵於三岔堡外。威赫吳曹二人。
戰事進入十二月。明清兩軍陷入僵持。兩軍也呈現出了一種奇怪地對峙局面。皇太極依仗著八旗軍強大地野戰能力。兵圍鐵嶺。洪承疇與麾下六萬餘兵馬被困城中。而包圍了鐵嶺地皇太極外圍卻又有著祖大壽和吳三桂、曹變蛟三部將近七萬兵馬。可是。同樣地。祖大壽、吳三桂、曹變蛟三人外圍。又有著多爾袞和多鐸兩兄弟地將近兩萬人馬。
**************************************************************
“裡三層,外三層,層層疊疊呀!”
戰場就以遼東北部,距離楚鍾南所在的朝鮮頗為遙遠。但是,戰場上地訊息卻透過快馬,不住地向小北荒軍委駐地呈報。面對明清兩軍如此怪異的態勢,小北荒兼朝鮮最高執政官的楚某人也只有無聊地發出一聲感嘆。
“洪承疇的計劃原本是沒錯的。只要祖大壽和吳三桂能及時趕到,將近十一萬人馬內外夾擊,就算皇太極再強,也只有夾著尾巴逃的份兒。可惜啊,多爾'和多鐸這兩兄弟壞了他的事兒。”沃爾姆斯在一邊搖頭說道。戰略計劃其實並不需要多麼複雜,越複雜反倒越難執行。洪承疇用四路齊出,兵力分散的方法將皇太極從開原一帶引了出來,既避免了明軍長途行軍的苦惱,也使得戰事可以在自己預定的區域內進行。這一招雖然行使起來很有些危險,卻同樣非常精彩。只是可惜,計劃最後卻還是出了那麼一點兒差錯。
“邊軍地戰鬥力雖然在整個大明數一數二,可惜,終究比不上八旗軍幾十年來積累下來的強悍啊。”孔有德撫著額頭嘆道:“皇太極早先被咱們磨去了那麼多人馬,如今的這六萬兵力好不容易才集結起來,卻硬生生地拖住了兩倍還多的明軍。這是差在根子上。”
“吳三桂、曹變蛟所面對的不過是多鐸不足一萬人馬,卻死守三岔堡不出,我看他們明顯是想儲存實力。”尚可喜叫道。
“那祖大壽呢?三萬人馬,面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