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8部分(1 / 4)

小說:遠東1628 作者:風雅頌

一名中隊長。

李惟鸞、譚應華去了呂宋和南洋,前段時間兩人還特意回來看過他。他們在海外混得也不錯,一個再馬尼拉做小生意,一個在南洋的基層民兵部隊當連長。(未完待續。)

第一千一百六十七章花銀

盧象升雖然與黃龍僅有一面之緣,但他深知黃龍是忠於大明的。自從他來到了遼東,對遠東有了更深的瞭解,當然明白黃龍當時的苦衷。

黃龍也談了他在遠東這幾年的經歷,對自己目前的生活很滿意,雖然他只是個巡警隊的小中隊長,但是卻比當年在大明做總兵的時候還舒心。

家人和親族子弟也都在遠東找到了工作,反正在遠東這裡只要兢兢業業的踏實肯幹,早晚能混出頭。像他們這些巡警,天天在街頭巡邏非常辛苦,待遇福利要比機關單位高出很多。

盧象升舉起酒杯,笑著對黃龍說道:“既然來到遼東,就好好幹吧。”

黃龍和盧象升碰了一下,然後點了點頭道:“如今大明暮氣沉沉,遠東新朝氣象已現,大人,你也該今早打算啊。”

盧象升苦笑著搖了搖頭道:“今天我們只敘舊,不談國事。”

黃龍只是笑了下,也就不再勸了。他抬手看了眼表,然後轉身推門喊了句,然後從兜裡拿出一個皮質的錢包。

盧象升看到包中的一沓紙鈔,皺著眉頭問道:“老黃,遠東現在也在使用寶鈔嗎?”

也難怪他心生疑惑,當年朱元璋向元代學習推行紙幣,也就是“大明寶鈔”。紙幣最初是由中書省發行的,後改由戶部負責。大明寶鈔一貫等同於白銀一兩、銅錢一千,黃金0。25兩,還可以折換米一石。

發行紙幣雖然算是社會進步的標誌,但發行紙幣是需要準備金的,就是你發行一貫的紙幣,國庫裡就得有一兩銀子存在那兒,這樣紙幣才不會貶值。

朱元璋的經濟學常識等於零,發行紙幣的時候,他腦子裡根本沒有“準備金”這個概念。加上政權初創,用錢的地方也多,朱元璋印鈔票簡直上了癮。

洪武時期發行大明寶鈔的二十四年,平均每年都要發行五百一十五萬錠,洪武二十三年,大明寶鈔更是發行到了一千五百萬錠。因為過度濫發寶鈔,也使得寶鈔大幅貶值,正統九年(1444年),一石米已經需要一百貫,從此大明寶鈔兌換銅錢,一貫基本上沒有超過兩文。

黃龍看到盧象升滿臉震驚的樣子,就從錢包中拿出了一張紙幣,笑著道:“這是遠東前幾年發行的華元,面值有一角、二角、五角、一元、二元、五元、十元、五十元和一百元八種。主要用於取代早期使用的工分票。”

盧象升從黃龍的手裡接過這張紙幣,仔細的打量了起來。這張紙幣的面值為一百元,正面圖案黃河的壺口瀑布,北面圖案的長江三峽,紙幣的材質優良,畫工精美,摸起來手感極好。

這是遠東公司中央銀行發行的第一套華元,主要材質選用棉短絨,利用現代工藝配方精心製作。質地光潔細膩,堅韌耐折,挺括平整。並且採用熒光、水印和安全線三重防偽,畫面也是極為精美,至少在這個時代,根本無法仿製。

盧象升反覆的翻看著這張百元紙鈔,然後皺著眉頭說道:“大明洪武七年頒佈“鈔法”,禁民間以金銀及實物交易,凡是違反者皆被治罪。僅發行了二十餘年,就導致民怨沸騰,最後積之市肆,過者不顧。遠東難道不知大明的前車之鑑,如今遠東也禁金銀易物嗎?”

黃龍搖了搖頭,他在腰間摘下一個皮質的小包,從裡面摸出了幾枚硬幣,放在了盧象升的面前。

“遠東倒不禁金銀,與紙幣一同發行的還有硬幣,有一分、二分、五分、一角、二角、五角、一元七種,其中一元硬幣就是銀質的,剩下的都是銅製。遠東也發行金幣,但都是一些紀念幣、勳章、獎牌等收藏性質的。

黃金在遠東更多的是在金店中以一些戒子、項鍊等飾品出現,當然也有金條、金磚流通,但是很少在市面上出現,普通百姓一般會以這種方式收藏黃金。當初剛剛發行紙幣之初,遠東百姓也是隻認硬幣,家家戶戶都收藏了大量的銀幣。

後來大夥發現銀幣攜帶並不方便,而紙幣發行了幾年也並未貶值,而且可以隨時用紙幣在銀行兌換銀幣,大家慢慢就接受了遠東的紙幣華元,如今市面上流通的絕大部分都是紙幣,只是偶爾攜帶一些銅幣,以備不時之需。

我們巡警每月發的薪餉,也是直接打到銀行,我們拿著存摺可以隨時支取,這樣一來就不用在家存放大量的現金。而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